“藥浴”養生身心清明(1 / 2)

在光緒朝,光緒皇帝和皇太後慈禧都喜歡用“藥浴”治病健身,這也許是他們“母子”倆惟一的共同愛好。

被稱為“哀世之君”的光緒帝,在其短暫的38年的人生曆程中,列強入侵,國運衰敗,太後專權,皇位虛有,因而多災多難,導致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百病纏身,健康狀況甚差。為使他擺脫疾病的折磨,太醫們用盡了各種醫療方法。其中的大量“洗藥方”尤其引人矚目。

洗藥方首先用於治療光緒肩背腰腿筋骨疼痛方麵。據一份沒有具體年月的脈案記載,太醫範一梅最早給光緒帝擬用的是“舒筋止痛洗藥方”,此方由當歸、赤芍、牡丹皮、防風、防己、秦艽、木瓜等組成,用水熬透,洗之。本方中,當歸、赤芍、牡丹皮活血止痛,防風、防己、秦艽、木瓜側重舒筋活絡,治風與治血並舉,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息”的中醫治風原理,臨床效果肯定不錯。

禦醫範一梅給光緒帝開的“洗藥方”還有舒筋活血洗藥方、活血止痛洗藥方、榮經活絡洗藥方、祛風濕洗藥方等方劑,其藥物組成大同小異,隻是各有側重而已,有的重在活血,有的重在舒筋,有的重在祛風,但大都活血祛風並用。

在光緒帝之醫案中,還有兩個專門的“洗藥方”,都出之禦醫範一梅之手。一個洗藥方由木瓜、秦艽、防風、防己、伸筋草、白芷組成,意在祛風、除濕、舒筋,用水熬透洗之,對風濕引起的疼痛當有較好的療效。

另一個洗藥方,由木瓜、杜仲、牛膝、秦艽、漢防己、鉤藤、茅術、桑枝組成,兌燒酒一盅,用水熬透,洗患處。據專家們分析,本方用木瓜、杜仲、牛膝等養肝補腎藥,入於祛風除濕通絡方中,當是治療光緒帝長期腰腿疼痛之症。再兌以燒酒,可增強血液循環,對寒凝氣滯疼痛當有效。

以上各洗藥方劑,藥物用量都不大,每味藥多在二三錢或三四錢之間,用者自己可以掌握,不必拘泥。

在光緒帝脈案中,還有數十個洗頭、洗目、洗臉之洗藥方。其洗頭、洗臉之藥方,多以清頭明目、祛風散寒為主,常用薄荷、天麻、白芷、防風、羌活、桑葉、銀花、川椒等藥,並隨病情變化加減化裁。

中醫認為,肝藏血開竅於目,肝氣鬱結,最易上火傷目。據脈案載,光緒帝患眼疾多年,禦醫所擬洗目方多以祛風清熱、瀉肝活血清熱、疏肝理氣瀉火、育陰潛陽祛風清熱熏目為主。

針對光緒帝經常手肢麻木疼痛等症狀,禦醫趙文魁給光緒帝開了一個洗手榮筋方,此方由桂枝尖、赤芍、沒藥、乳香、宣木瓜、秦艽、絲瓜等藥組成,水煎洗之。專家認為,此方通絡化瘀,祛寒止痛,於風濕痹痛有效。方中桂枝用其尖,取其上行手臂,配以絲瓜等藥以通經絡,乳香、沒藥活血祛瘀止痛。中醫認為肝主筋,疏肝養肝即可榮筋。方中取芍藥、木瓜等斂肝補肝調肝,立方可謂周全。本方趁熱外洗,更可活血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