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支配生活的原則(2)(1 / 1)

生活不是論據。但生活的原則卻確確實實是我們行為方式的指南,它隱含在我們的行為背後,隻要我們細心體察,就會發現我們千差萬別的各種行動裏潛藏的某種一致性。這種一致性,就是我們在傳統文化中潛移默化得到的各種點、線、麵、體的熏陶,因與果的解析,動與靜的轉化,形式與內涵的結合。

成功往往與先進相伴--從正麵看是輝煌的殿宇,從背麵看是漸行漸遠落寞的身影,但失敗又何嚐不是成功的孿生兄弟。

許多研究中國曆史的學者,都不同程度地強調了人倫秩序,特別是血緣人倫關係在帝國時代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帝國的傳統總是特別強調當事者所處的倫序地位;所以,人事糾紛會成為帝國民間糾紛的重要內容;所以,在這種倫序關係中發展起了一套獨特的道德判斷體係,在任何衝突、糾紛或者協作中辨明親疏、忠奸、善惡等屬性--帝國的法律問題,實質上就成了道德問題,因遠近親疏而形成的道德問題,權利的空間轉化為權力。人們對倫序圈的期望度,隨著倫序圈逐層向外擴展而不斷減弱,越小越親密的圈子就顯得越發重要,這也是當今華人商業圈中家族模式占主導地位的原因。這是中國人倫際的傳統,也是中國人傳統的倫際。

倫序前之所以要冠以“等級”二字,乃是因為“倫序”本身是倫序中心向外擴張形成的完全獨特的倫序圈,可以說,整個帝國就是所有成員的獨特倫序關係的總和。就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倫序圈的中心而言,用一盤散沙來形容帝國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但是這種“倫序”通過外在的等級性,結合為一種組織模式,以道德認同維係其內在運作。整個帝國的統一,即是帝國等級倫序格局的成立,帝國社會分散的倫序網點結構,通過親疏、遠近,構成一定的群體關係;帝國政府則以官僚係統為組織形式,以尊卑上下的等級關係為其核心原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