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知識的生殖係統(7)(1 / 1)

士大夫在這“彀”中的前途是可預見的。作為政治的天然參與者和現政權的權力基礎,他們總要以種種方法來尋求與政權的契合點。政權一旦出現危機,他們也就顯示出極大的熱誠探尋重構秩序之路,時刻期待“希聖希賢”的聖治降臨--他們熱切關注的不過是一種重塑帝國秩序的手段,而非質疑這秩序本身。新的王朝一旦確立,久曠的神器一旦迎來新的主宰,他們基本上是歡呼聖治並躋身其中,努力尋求與新秩序的契合點(即使忠心於舊朝,也不過是迷戀一種道德上的慰藉)。

這樣,王朝時代的“知識分子(士)”,雖然有“道”的執持,但最終又不得不遵從等級倫序的安排--被迫去直麵人倫的汪洋,在權力之途上攀升,或者僅僅是想分得權力的一杯羹。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帝國權力一旦崩解,人們的思考力似乎會在一夜之間噴湧而出,而一旦大一統來臨,便隻剩下一種聲音,一種為現存帝王政治詮釋和讚頌的聲音,誠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

因此,王朝時代的知識分子(士)一旦遭遇強權的打擊和壓製,隻能退縮回去或盲目地追隨現實。否則,他們付出的不僅是生命甚至還有人格和名譽。他們尋求守護與讚頌的秩序甚至可能使他們陷於迷茫,正如那些從激烈抗清到接受清的秩序再到頑固維護清的秩序的官員,其間的況味確令人深思。

這就是“道”,是君統了的“道”,是強悍的“道”,或者說這就是“勢”,是手握“道”的勢--在天人秩序中貫徹三界的帝王權力既是“道”又是“勢”。身處其間,隻能違道從勢,否則,必定“進亦憂,退亦憂”,動輒得咎也就是必然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