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蓋何用?
中國人不敬天亦不敬教主,不知留此膝蓋傲慢何為也?
帝國兩千餘年的曆史,被籠罩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等級倫序擴張之中。全知全能的政治形象,倫理化了的政治與政治化的倫理原則深入到社會的每個層麵,泛靈論的民眾信仰為懷疑論的正統立場所包容,無所不包的“天人合一”的帝國世界容納了一切,且又能排斥一切。
……
但是,在斯土斯民的血緣基因當中,在生生不息的鄉土世界,在尊卑貴賤、遠近親疏的倫序格局中,老子與兒子的擬喻是根本的規範,在狂妄與馴順的悖謬中塑造著各色人等。費孝通先生說:
在這種社會中,一切普遍的標準並不發生作用,一定要問清了,對象是誰,和自己是什麼關係之後,才能決定拿出什麼標準。
比如嶽飛,嶽飛這個讓後人唏噓感慨的悲劇角色--注定是個悲劇角色。嶽飛的人格本無可挑剔,可是他不懂權力政治,對人性的貪念也缺乏認識,腦子裏的兩套皇帝班子使他在倫序網中迷失。徽、欽二帝從皇帝的寶座上跌落後,做了皇帝的趙構卻相當清醒,哪裏肯把老子和兄長搬回而讓自己下台?兒子都不把自己當兒子,臣子還忠於哪門子的皇帝?嶽飛的悲劇悲情地說明認清倫序、依倫序行事的重要性,說明認清老子、兒子的重要性,說明為主子服務時找準標準的重要性。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把這些關係弄清楚了,再辦事不遲。
分清尊卑上下,厘清遠近親疏,弄清誰是有權、有勢、有力者,誰是無權、無勢、無力者,方才能安頓馴順與狂妄兩張麵孔,這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常識。當某大員大聲聲稱:“你們是個屁呀!”我們發現,這種常識仍是現實生活不證自明的公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