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作任務中的各個環節,將大任務分解為小任務。隨著小任務的漸進完成,大任務也完成了。包括首件檢驗、首三件檢驗、過程檢驗和末件檢驗四大環節,而各大任務環節又分別可分為準備、檢查確認、統計和回饋4項小任務環節。這種方法可以使每項小任務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得以明確,是一種很有效的時間分段方法。
將執行者相同的工作任務放進一個時間段
如果幾項工作任務的任務執行者是同一位或同一組,可以將這幾項任務安排在同一時間段內操作,以避免多次進行人員調配,並減少人員調用過程中的人力浪費。但是如果工作任務各環節不能連續進行或者工作任務中存在間隔性,則要避免在同一時間段內是否會因等待而造成時間浪費。
2003年,某客戶按照合同來提取358件貨物,華為在對358件貨物進行了及時、正確的複核、校驗後,與客戶交接。但是,客戶方卻漏點了6件貨物。負責發貨的員工暫停了其他貨物的發貨,克服了貨物裝載緊湊及時間、場地限製等因素,協助客戶重新清點。而至車站,客戶再次漏點了6件貨物,該發貨組員工迅速前去協助客戶重新清點。
如果換其他發貨組人員來重新清點,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下該批次貨物的特點,注意清點工作中的各個事項,而采用熟悉該獲批的員工來重新清點則節省了熟悉貨物信息的這部分時間,也控製了人力方麵的浪費。
合理組合時間段
合理組合時間段的目的在於——“在高效的時間段裏完成重要的事”,並達到時間流失最小化。在華為,上至組織決策者,下至普通員工都會在組合時間段的過程中堅持3個策略,即保證流暢性、符合各方需求、勞逸結合和閑暇時間預測等,以保證各個時間段得以有效利用並達成整體統籌的效果。
保證流暢性的組合
根據工作任務執行過程中各環節的一體化體現,各項工作任務開始和完成的時間節點之間,要保持更為流暢的組合連接,以實現時間流失最小化。
符合各方需求的組合
在需要各方(員工之間、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的合作時,要選擇對各方工作開展都便利的時間段。
2003年9月,華為董事長孫亞芳與德國英飛淩科技公司總裁舒馬赫在北京共同宣布合作開發wcdma手機平台。而在之前,華為與與nec合作,彌補了自身在終端設備方麵的不足;與西門子在td-scdma係統方麵合作,規避了3g設備選型可能存在的風險。華為高級管理顧問吳春波認為:“與各大科技公司的合作安排,完全以各自的需求為基礎,並在時間上形成了華為各個發展階段組合的向上態勢。”
閑暇與忙碌平衡的組合
預測哪個時間段內的工作任務可能進行得更為順暢、可能產生部分時間,哪個時間段裏的任務執行節奏可能較為緊張、可能出現延期,再將這樣的兩個時間段加以組合,以保證工作總體時間的均衡性。同時,也能達到“勞逸結合、有張有弛”,並保證在執行重要任務的時間段裏產生最高效的結果。
張恒(化名)是華為研發中心的一名普通員工。他習慣於將時間以兩個小時劃分為一個小段落,每當研發工作告一段落後,他會一邊整理資料、一邊思考研發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和解決方法。因為整理資料不需要耗費過多腦力,這種閑暇與忙碌的結合使各個時間段組合後,工作更為充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