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風清雲淡 (2)(2 / 3)

始知空費草鞋錢。

--明·蓮池大師

得失之辯

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國家的發展,總會有得有失。失去的已然失去,不必苦惱;得到了也不必喜狂,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過去有位長者,十分富有,家裏各種寶貝應有盡有,惟獨缺少真正的赤珠。於是,他就請人到海中給他采集赤珠。

采珠人駕著船,頂風破浪,經曆了重重艱難險阻,終於來到了海中采珠的地方。他刺傷自己的身體,流出鮮血,用不透水的油布袋裝著,沉到海底。蛤蚌聞到血的香氣,就遊到油布袋邊,於是采珠人就誘捕到了珠蚌,再把蚌殼剖開,得到一粒珍珠。采珠人就這樣艱苦地采了三年,才把這些珍珠串聯成一條項鏈。

采珠人從海上歸來,向同伴們展示了自己的項鏈。同伴們看到他采到了一串赤珠項鏈,就都想謀為己有。一天,他們一同去井邊打水,大家就把采珠人推入井中,又在井上蓋上大石頭,接著大搖大擺地離開了。

采珠人在井底呆了很久,但一直沒有辦法攀援而上。突然有一隻獅子從井邊的一個洞中鑽了出來,低頭飲水,采珠人十分害怕,大氣都不敢出。獅子喝足了水,伸伸腰,擺擺頭就離開了。采珠人如夢初醒,就順著獅子來飲水的洞出去,回到了家鄉。

采珠人來到同伴的家中,對同伴怒喝道:“你拿了我一串赤珠項鏈,你拿了肯定對你有害。趁現在還沒有人知道,你可以秘密地還給我,我一定不向別人講這件事。”

同伴看到他安然無恙地回來,以為有神靈相助,十分驚恐,就把赤珠全部歸還給了采珠人。采珠人於是拿著自己辛勤采集的赤珠項鏈,回到了家裏。

采珠人有兩個兒子,拿著赤珠項鏈玩耍。

一個兒子問:“這些珍珠是從哪裏來的?”

另一個就說:“是從我口袋裏出來的。”

這一個就不服氣,說道:“是從我的瓦甕中來的。”

采珠人聽見他們的對話,就意味深長地笑了。他的妻子很奇怪,問:“你笑什麼?”

采珠人回答道:“我采集這些珍珠,曆經了千辛萬苦。小兒依靠我的福緣,得到了這些珍珠,卻不知道它們的原委,說是從瓦甕中出來的。可笑啊可笑!” 人生何嚐總能找到出處?不過總在為無根之果而強辯,自以為是罷了。

來看看下麵一則故事:

很久以前,有兩個人都拜同一位先生為師,又一同來到另外一個國家。

他們在道路上看到大象的足跡。其中一位對另一位說道:“這是一頭母象,懷了一隻小母象,母象的右眼是瞎的;象背上騎著一位婦人,這位婦人也懷了一個女嬰。”

另一個人聽後很奇怪,就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這個人說:“我是用頭腦思考知道的。你要是不信,我們一同到前麵去看。”

兩個人緊趕著前行,找到了那頭大象,果然同那個人說的一樣。沒過多久,母象生了頭小雌象,婦人也生了個小女孩。看到這些,其中一個人想:我和他都跟隨同一個老師學習,為什麼我就看不出來呢?

後來,他們都回到老師身邊。其中一位就問老師:“我們兩人同行,他一看到大象的足跡,就能看出許多問題,我卻一點也辨別不出。希望老師重新給我講課,讓我能聽清楚些。”

老師就問另一個學生;“你是怎樣辨別大象足跡的呢?”

這個學生回答道:“我隻不過是將老師教我們的方法運用到實際中罷了。我看到大象小便的地方,就知道這一定是頭母象;看見象的右腳足跡深些,就知道它懷著小母象;看見道路左邊的草沒有任何倒伏,而右邊卻相反,就知道此象右眼必是瞎的;又看見象歇息之處有小便,便知道象背上馱了婦人;看見婦人右腿足跡深,就知道她肯定懷了個女嬰。”

老師於是對另一個學生說道:“學習,就是要用頭腦思考。幹什麼事,隻簡單地看表麵是不行的。你不能從象跡中辨認出任何東西,這不是我的責任。”

鼠搖岑寂聲隨起,

鴉矯荒寒影對翻。

當此不知誰主客,

道人忘我我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