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這次住院一共77天,但仍然堅持著工作。由使館秘書遊建文在紐約當聯絡員。他每天到醫院來報告使館工作,聽取胡適指示,然後以電話或是電報和華盛頓的大使館聯絡辦理。可見他是個閑不住的人。住院後不久,即12月17日是他47歲的生日,這天他作了一首《自壽小詩》,是這樣寫的:
賣藥遊方廿二年,
人間浪說小神仙,
於今回向人間去,
洗淨蓬萊再上天。
在這首詩裏,胡適將過去的學術工作比作以“賣藥遊方”來宣傳治國之道。而今被形勢所迫走上政治舞台,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而遠離家鄉到國外來工作,表明是國民應盡的義務。最後一句,作者希望有朝一日把踐踏我“蓬萊”國土的日寇趕出後再回到學校去從事那自由的學術工作。胡適運用對比手法來抒發自己的愛國熱情,並堅定認為最後勝利是屬中國人民的。從這首詩裏,我們可看到胡適當時對抗日戰爭最後必勝是充滿信心的。
此外,遠在國內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的同事們,這天也給胡適寄去了一封賀信,信中說道:“適之兄、師:今天是北大40周年紀念,同時欣逢你47歲良辰。在滇的同人們都願你發揮無礙的辯才,申展折衝樽俎的身手,做一番旋乾轉坤的偉業,壽國壽民兼以自壽!……最後我們希望你在轉移國運之後功成身退,同我們一起再回咱們老家去,在那50整壽的那一天,咱們再重開‘壽酒米糧庫’的華筵,重嚐徽州一品鍋的美味,想來你盼望的比我們還切罷?謹以為祝。”這封信從筆跡看是鄭天挺寫的,簽名者有蔣夢麟、湯用彤、錢穆、趙乃摶、鄭天挺、羅常培、楊振聲、魏建功、容肇祖等19人。信中反映了當時國內學術界對胡適的殷切希望。若聯係胡適的自壽詩來看,在打回老家去這一點上,他們是不約而同地道出了一個共同的心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最後勝利必屬於中國人民。
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就在胡適作詩自壽生日之第二天,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汪精衛在重慶秘密逃走,後來到了香港。這時胡適得到上述消息,並知汪精衛在廣州失守後越發消極,曾發表與敵議和的謬論,故於29日在病床上給汪一個電報反對議和,他說:“此時國際形勢果好轉,我方更宜苦撐,萬不可放棄18個月之犧牲。適6年中不主戰公所深知,今日反對和議是為國家百年設想,乞公垂聽。”胡適想勸阻他,不料此電發出當天他已在香港發出叛國投敵的“豔”(29)電了。胡適對此深感失望。
胡適住院期間,不僅要操勞外交事務,有時還要處理一些家信。那時,江冬秀從報上看到胡適得病的消息後,心中非常著急,於是寫信勸胡適早下台為好。她說:今天報上說你因身體不適進某醫院療養,我看了嚇我一大跳,盼望你不是大病。接著她向胡適說:“我勸你早日下台罷,免受他們這一班沒有信用的加你的罪,何苦呢。”江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心裏不能存放事,有話就說,而且說到做到,於是她在沒有征求胡適的同意的情況下,就托張慰慈打電報給在重慶的翁文灝,請他向國民黨當局請求,準胡適辭去大使職務。翁知其個性,沒有向上反映,回電安慰她說:“在此國勢危急之時,適之使美任務極關重要,恐不易遽易生手。弟當即電勸選賢協助,設法節勞就是”。江看過來電後,心中還是悶悶不樂,又寫信給胡適要他趁這個機會把大使辭了。在信裏她先向胡適表示歉意,說道:“我有一件事對不起你,我托張慰慈去電托翁文灝先生請轉上去準你離職。他回電一定勸我,他即設法選賢協助。你看了一定要怪我瞎來。不過我想想你這個機會不辭,日後上不來、下不來,怎樣好罷?”胡適這時已經出院,知道江冬秀很為他擔憂,很快回信安慰她說:“出院以來,醫生檢查結果甚滿意,一切請放心。關於大使職務此刻不能提出辭職”。之後在另一封信裏,又開導她說:“我是為國家的事來的,吃點苦不要緊。我屢次對你說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國家是青山,青山倒了,我們的子子孫孫都得做奴隸。”可見胡適做大使不是求升官發財與貪圖安逸,而把它視為抗日救國時期國民應盡的義務。正因為他有這種認識,平時愛惜時間努力工作,睡眠時間也較少,因此當他病愈出院時,醫生提醒他要他注意休息,並警告說:“胡先生,你的生命是透支了的!”胡適不聽勸告卻很風趣答道:“是的,我的生命是透支了的。現在我已病好出院了,我把透支的部分都償消清了;如果銀行還允許透支的話,我還是要透支的。”醫生搖搖頭,表示對他沒有辦法。
胡適出院後,一方麵配合陳光甫努力打通渠道,開辟財源,從事於貸款的工作(後來又爭取到一筆2000萬美元的滇錫貸款)。另方麵又積極進行外交活動。然而日本方麵也在積極活動,企圖與美國達成妥協並取得一些進展。1941年9月間,日本與美國在華盛頓開始秘密談判。日本政府派野村與來棲兩大使為代表與美國務卿赫爾在華盛頓交涉。所談內容其中有一個問題是要求美國停止對中國政府一切道德的與物質的援助,讓日本取得充分的石油供應。而且還要美國同意日本在越南駐軍,並以割讓我東北三省為停戰條件。顯然這是拿中國在做交易。而美國卻準備與之妥協,接受日方提出的無理要求。在這緊急關頭,胡適會晤了美國國務卿向他提出嚴重抗議。反對犧牲中國利益而與日本妥協。胡適態度非常強硬,使赫爾感到吃驚!這個問題事關重大,它不僅關係到中國抗戰前途,而且還影響到亞太地區及世界各方力量的平衡。因此,反對這項妥協方案的不隻是中國政府,其他如澳大利亞、荷蘭、英國也都表示反對。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致電羅斯福說:“中國如果崩潰,將大大增加英美的危機。”胡適在這關鍵時刻又與當時在美國的宋子文拜訪了美國總統羅斯福,雙方會談了45分鍾。胡適慷慨陳詞引起羅斯福的重視。據美國一位曆史學家保羅·海爾(PaulHyer)說:“這位一向溫文爾雅的學者第一次在美國最高領導人麵前發了脾氣。”可想而知,胡適當時很激動!由於各方麵的交涉,美國政府權衡利弊,最後堅決拒絕日本政府提出的妥協條件。
1941年12月8日上午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白宮召見中國大使胡適。一見麵,羅斯福開口就說:“胡適!(美國習慣,連名帶姓的叫,表示友誼親密),那兩個家夥(指日使野村與來棲)方才離開這裏,我把不能妥協的話堅定地告訴他們了。你可以即刻電告蔣委員長。但從此太平洋上隨時有發生戰爭的可能,可能發生在菲律賓及關島等處。”胡適聽了很高興,向羅表示感謝,旋即告辭回館。然而,正當他返回大使館用午餐時,白宮又來電話,是羅斯福親自打來的。羅在電話裏說:“胡適!方才接到報告,我要第一個告訴你,日本海空軍正在猛烈襲擊珍珠港!”胡適聽了這意外的消息感到十分驚喜!很快用急電向國內政府報告。他說:“這使我為國家民族鬆了一口氣,太平洋局勢大變了。”這標誌著日本與美國已正式進入戰爭狀態,美國“中立法”案也被徹底衝倒,之後中美合作共同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爭開始了。胡適4年前在紐約一次演講中提到要“苦撐待變”的期望,這時算實現了。整個形勢對反法西斯戰爭是有利的。使敵人陷入孤立,而我國的抗日戰爭也隨之有了變化和發展。這些成績和變化之取得,當然是我國各族人民英勇堅持抗戰的結果,但其中也有胡適的一份大使辛勞,這是值得紀念的。至於他這時的思想狀況,後來他在給江冬秀的信裏回憶說:“1941年,我整50歲生日,是在珍珠港事變之後10日,我在華盛頓,有許多朋友來給我賀壽,那是最高興的一個生日。”
1942年7月7日,胡適應美國宣傳部邀請在華盛頓向國內作廣播,講題為《抗戰五周年紀念》。他說:照一般人的計算,今天是中國抗戰5周年的紀念。其實從“九一八”到今天,快滿11個整年了。因此,今天的紀念,是紀念我們5整年的全麵作戰,也就是紀念我們11年的國難,也就是紀念我們10多年的抗戰。今天我隻想簡單的對全國同胞說三個意思:第一,我們的長期抗戰是現代民族起來抵抗侵略最早又最長的一段光榮曆史。第二,我們這10年的努力,5年的苦鬥,在國內方麵,在國際方麵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成功。第三,我們的抗戰事業不但必定可以得到最後的勝利,還可以幫助全人類建立一個有力量而可以永久的世界新秩序。接著進行分析並強調說:“我們的抗戰不是一時血氣的打仗,是睜開了眼睛,忍了五六年才決定吃大苦,做絕大犧牲的長期抗戰。我們的5年大戰是目標最純粹,旗幟最顯明的抵抗侵略戰爭。”“我們在這個大紀念日子可以大膽的告訴全世界:在這個抵抗侵略的世界戰爭裏,我們是第一個國家拿起槍杆子來,我們也必要是最後一個國家放下槍杆子去!”最後宣稱:“我們還可以相信,我們得到了最後勝利之後,我們必定可以同盟國必定可以替全人類建立一個有力量的、能持久的世界新秩序。”(引自原件記錄稿)胡適在這篇廣播詞裏,對中國人民艱苦抗戰的作用和意義作了詳細分析,說明它對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反侵略戰爭有“絕大功勞”,並指出抗戰前途,“最後勝利是必定屬於我們的!”他的這個論斷,對當時正在抵抗日本侵略的中國人民來說是一極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