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公司都有其轉折點,而每當遇到強勁對手時,總會集中力量進行對抗,華樞公司同樣有三次這樣大的對抗,吳國用稱之為三大戰役,但是他說的不一定是真的,至少我是懷疑的。
說實話,考鐵飯碗是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有的一個想法,隻是說有些人強烈,有些人不強烈,在經濟良好的時候人們的意願弱,在經濟差的時候人們意願強,屬於典型反經濟周期的行業,其實一開始,並不為人們所看好,因為當時的人們不相信通過考試就可以吃上“皇糧”,大部分人都以為是通過關係來搞定的,這影響了很多的判斷,那些想報考的人,也會因為這些流言而放棄。
但是,大勢來了,擋都擋不住,在數年後,這一行業的裏公司已有數十家,除了北京幾家大機構之外,還有各地的中小機構,他們都獲得了充足的發展。隨著考試項目的增加,醫生和教師也將加入以考試定入職資格的行列,另外,在中小學生課外輔導這一行業,也快速發展,比如,會思考公司,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展起來的,在吳國用入職那一年,他們還一舉超過了華樞公司。同樣,別的大機構也在找機會進行考飯碗行業,比如大東方公司,搞了個北鬥七星的公司,隻是他們在一定的時期內沒有做起來才關閉的,在數年後,會思考公司也進入了這個行業,但是他們也沒搞起來,這個真的很神奇。
說回華樞公司,在吳國用入職那一年,公司決定開始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麵,多元化發展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出路問題,最早開拓的業務是教師招錄考試,最先吃螃蟹是萬緣權,是的,又是他,這是令敬佩的,他叛逃後回歸一直想證明自己,因此,他選擇了重新出發。當然,這個項目,他個人拿了不少項目股份,算是內部創業吧。
然而,事情的美好,並不是總是如期的到來,就是在萬緣權躊躇滿誌時,在其創業不到一年的時候,他又被重用了,這次是渠道建設,目的是與競爭對拚擴張速度。教師招考項目交由蔡津隆負責,在吳國用今天回顧多年前的場景時,他還講到了一個關鍵信息,就是蔡津隆接手這個項目時,其實這個項目並沒有做的太好,一直處於虧損,而且營收不大,這也是個典型的市場發育初期的表現,需要堅持。
在這個項目的前些年,經常換負責人,一方麵是公司有些急,而急的原因是最大競爭對手在這個項目上的業績已經遙遙領先,而且,行業冒出了很多中小公司,個個茁壯成長了,公司確實有些著急,另一方麵內部的協同性上也是有障礙的,公司也在試圖從各方麵破解,但收效卻一般。結果,表現出來的就是不停地換人,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最終,兜兜轉轉,這項目落到了章世有手中,據說,章世有正雄心壯誌想把它做強做大,獨立上市,不得不說,章世有的戰鬥意誌還是相當強的。隻是,不知道的是,遠在異國他鄉的萬緣權,知道這事後心裏是怎麼想的。
華樞公司多元化的另一大項目就是政府服務,這也是個全新的業務,從產業鏈來看,這步棋是正確的,一方麵為政府培部門培訓潛在公職人員,另一方麵可以為政府提供策略谘詢服務,完美的閉環,而競爭對手中強公司則不是這樣的,他們基本隻在培訓領域發力,隻做大學生的生意,後來也延伸至中小學生,兩家公司的路徑有很大的不同,令人稱奇的是,中強公司還進行了另外的領域的投資,就是進入地產行業,他們收購了很多物業,在地產業興盛發達的年代裏,他們極其風光,為了更快的發展,他們還把部分學生未結轉有可能退費的學費用於地產業,在經濟正常的情況下他們不用擔心資金鏈的問題,因為,新的學費會源源不斷的進來,循環往複,這種模式成了行業公開的秘密,也成了諸多公司模仿的對象,但是,華樞並沒有這樣做,他們走的另外一條道路。
但是,政府服務項目在滿開兩年,巨虧數千萬之後,也關張了。在這兩年中,其實也是做了一些項目的,比如與某科院合作的藍皮書,每年投了數十萬元,中間換了數個項目負責人,前後做了數年,然而,畢竟是為他人做嫁衣,這項目也沒什麼收益,最終也停止了。實在可惜。
此外,還有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服務的項目、麵向財經類的培訓以及小語種培訓的項目,這些項目也都是艱難維持,最終關張了事。
而這其中還有個重頭戲就是中小學生課外輔導項目,在全國大規模鋪點,在經營了三年之後,也慢下了腳步,最終縮在浙江一省,最終成為了某個領導的自留地。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項目,如考研什麼的,也都有過涉及,但也都是不了了之,用吳國用的話講,就是全麵失敗的多元化,也有可能,他是有些情緒的吧。畢竟嚐試過了,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
說是三大戰役,其實也就是三次大的行動罷了,跟普通日常沒有不同的,第二次大的行動就是阻擊中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