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纏鬥(1 / 2)

時間推回到1994,益訂鴻從四川大學研究生畢業,步入社會之初,他並沒有打算從商,盡管他在學校裏做過不少生意。他的目標是想仕途上有所發展。他如意進入廣東商學院,後來改名叫廣東財經大學。

就在此時,平地一聲雷,當年8月,遠在千裏之外的北京市法院、檢察院係統聯手宣布,首次麵向社會招考400名書記員。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幾乎沒有人相信,沒有關係,沒有推薦,光憑考試就能“端上鐵飯碗,吃上皇糧?”,不隻是老百姓,連一些國家機關也對這種製度存在懷疑和觀望的態度。因為,這種以考試定飯碗的事,在新中國建立之後,還沒有發生過。但這並不影響該製度的推廣,而且推廣速度世之所罕見。

其實,早在1993年,《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公務員製度正式建立,1994年8月,人事部組織了國務院辦公廳、建設部、人事部等30餘個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的公務員招考,以此來推動全國的公務員考試。當年,全國4400人報考了公務員考試,最終約490人被錄取,走上了仕途。這是一個良好開端。

這件事引起社會極大的反響,人們的就業方向開始了轉變,考公務員成了很多人的目標。現在不太確定的是,益訂鴻當知道這一信息時,心裏是怎麼想的。但是有一點的是,他在高校那個職場裏混的並不順心另外,他在學校期間還創辦了一家公司,公司名為月教文化有限公司,主要為大學提供教材,其時國內文化出版行業的高速發展,民營企業也可以參與圖書的經營了,讓他嗅到了的商機,或許他就是個天生做生意的料,經再三思索後,益訂鴻決定“下海”,並於2001年從任教的大學辭職來到北京,一開始,他決定從“老本行”入手,創辦了一家圖書公司,華樞公司,專門從圖書出版發行,益訂鴻的這一決定也為以後進軍培訓奠定了基礎,畢竟賣課和賣書是一體的。

剛到北京的益訂鴻,組織出版了當時全國唯一的司法考試教材,迅速暢銷全國。2002年,他把目光瞄向了公務員考試輔導教材,經過一年的籌備,《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麵試》、《公共基礎知識》共5冊教輔也投入了市場。

為了推銷這些輔導教材,華樞采取的是最原始的“蹲點式銷售”——駐紮在書店,爭取將華樞的圖書放在最鮮明的位置,張貼華樞圖書的海報,向前來購買公務員考試輔導教材的同學們當麵推銷華樞的教材,並得到反饋意見。

華樞的二十多個早期員工,就這樣掌握了一手的市場動態,並鍛煉出一套極其接地氣的市場營銷能力,迅速創下了市場占有率同行業第一名的奇跡。不得不說的是,他們真是營銷天才。

俗話說,學而優則仕,概括了兩千年來中國廣大學子從治學到從政的路徑。在幾千年後的今天,這種趨勢並沒有出來衰敗的跡象。

真正的“國考熱”始於2003年,當年的報名人數從2002年的6萬餘人增至12萬餘人,那一年,正是1999年高校擴招後首批畢業生的就業之年,160萬畢業生的自主擇業中,相當一部分把目光投向了公務員。

2004年華樞開始進軍公務員考試市場,當年就開了兩個班

然而,世界上的英雄人物往往不是一次隻出一個,而是一對一對的出。中強公司在這個時候華樞公司成立的時期也成立了。

他們的纏鬥正式拉開了序幕,在其後的二十年中,他們共同影響著中國億萬人。

1999年,李勇鑫從北大畢業後,先後做過很多項目,翻譯、計算機培訓、中小學輔導、奧數等,據說,他中間還經曆過投資方撤資,差點連幾百塊的房租都拿不出來,但是,有一個疑問一直是坊間流傳,就是身為天下第一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為何不去找一份正經的工作來幹,卻去幹著沒含金量的那些個體戶。至今也是個迷。

千禧年,李勇鑫還在探索各個創業的方向,2001年,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書記的很多學生都在找他請教關於公務員考試的問題,但這個導師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於是推薦他的學生,正在教育行業創業的李勇鑫。李勇鑫就開始給那幾個學生輔導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結果都考過了。李勇鑫漸漸堅定了公務員考試培訓,並拉來了幾個同班同學,一起做培訓老師,他們便開始了研發公務員考試培訓的課程。

2002年,李勇鑫創辦中國強大公務員考試資訊網,簡稱中強網,這是中國第一個公務員考試門戶網站,其時百度創立才一年,公務員資訊幾乎沒有地方可以搜索。這確實也是個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