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童謠:“小鳥小鳥,紅色的小鳥。你為什麼這樣紅?隻因為貪吃紅紅的漿果。”此鳥還有一種小太平鳥(十二紅),因尾端和初級飛羽末端呈紅色而得名。兩種太平鳥的頭部均呈紫紅色,體色現葡萄灰,在明亮的雪野映襯下全身緋紅,十分豔麗。而且它黑色的貫眼紋與褐色羽冠特點鮮明,極易識別。它們在嚴冬結群遊蕩於低山帶的多座山林之間,專門吃冬天懸掛在枝頭的半幹凍凝的漿果,金銀花忍冬、雞樹條莢蒾、稠李子、藍靛果忍冬、山荊子、篤斯越橘、刺玫果、接骨木果實,等等。這些漿果經整個秋季的幹燥,充盈的漿汁已變得黏稠並濃縮成凝膠,緊緊把果核包裹住,遠不如剛成熟時那麼容易消化吸收。而鳥兒的胃又無法磨碎堅硬的果核,隻好匆匆消化些果皮和果膠,然後排泄出來。這種冬季幹漿果必須多吃才能充饑,故排泄出帶有金銀花忍冬果實顏色的糞便,把潔白的雪地都染紅了。我湊近去用小棍撥拉撥拉細看,數不清的小果核均勻地撒落在雪地上,太平鳥無意中播撒了多少植物的種子嗬!

達爾文撰寫《物種起源》的那些年,曾經專門從鳥糞中收集各種植物種子搞播種培育試驗,最早得出了鳥類可傳播植物種子的科學結論。

初冬時我品嚐過冬青(槲寄生)的黃色漿果,還有賴一隻花栗鼠的幫忙,它在高高的樹頂用小尖牙嗑斷了一根冬青結滿果實的枝條,被我撿了起來。嚐過兩粒之後,又把它放回原處,留給大費周章的小花栗鼠,它在為自己儲藏過冬的存糧。

那根冬青枝條泛出綠金色的光澤,在萬木凋零的深秋裏顯得尤為美麗。果實黏黏的,有甜味,味道很像帶一點中藥味的果凍。寒冬裏冬青在大樹頂上依舊泛出黃中帶綠的顏色,在太陽下燦燦生光,蓬勃奪目。難怪弗雷澤的民俗巨著以《金枝》命名。他定下書名後,肯定非常得意。《詩經》有雲“蔦與女蘿,施於鬆柏”。蔦指桑寄生、槲寄生;女蘿指鬆蘿;施作寄生解。冬青屬寄生植物,果肉似黏膠,鳥類食之粘住鳥嘴,它便在樹枝上來回擦蹭,把種子留在樹上;排泄時也有黏黏的糞便掛在樹上,使糞便裏的種子得以安身。食用冬青果實的鳥類有太平鳥、蠟嘴雀、北嶺雀、綠啄木鳥及鶇科的鳥類。

第一次看見太平鳥,也是在冬天。那天下班步行穿過南湖公園,迎頭傳來它們律律律律的輕輕鳴聲。抬頭看,這些又大又胖的鳥兒落在高大的烏蘇裏鼠李樹上,正在吃那些黑黑的小漿果。當時即被它們那沉靜的姿態和美麗的色彩所吸引。以後每年冬季,我都跑遍市內各個公園、校園尋找它們的身影。12年來它們從未爽約,每年都用熟悉的輕而細的嚶鳴、沉靜從容的姿態與我相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