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3 / 3)

頓了頓戴高樂繼續說道:“我同美國國務卿的會見並不愉快,這位國務卿先生用美國式的傲慢告訴我必須做什麼以及該怎麼做,他以為自己是法國的太上皇。甚至不無威脅的告訴我,如果我不這麼做,那麼法國就會被盟友所唾棄。我知道他這番話的潛台詞是什麼,無非是警告我,如果我不聽話,就會將法國趕出北約,讓我們孤零零的麵對蘇聯的威脅……啊哈,多麼直接的威脅啊!美國人以為我會屈服,而現在我要告訴他,我拒絕接受威脅,因為我知道千萬百法國公民同我一樣拒絕接受威脅……好吧,有公民可能確實擔心蘇聯的威脅,擔心蘇聯的核彈會落在我們的家園,我也擔心,所以在今天下午,我通過特別熱線同蘇聯方麵進行了緊急磋商,而現在我要告訴你們磋商的結果,法國政府和蘇聯政府已經達成了一致,今後兩國政府共同保證不首先對對方使用核武器,蘇聯的核導彈將不再瞄準法國!!”

戴高樂的講話在這裏就結束了,他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為他認為該說的都說完了,法國人自然能明白他的意思,而且法國人也應該會很高興他所取得的成果。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種重大協定肯定不是一個下午就能搞定的,實際上法國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已經談了很久,在杜勒斯訪問法國之前就已經達成了草案,而隨著杜勒斯強勢的表態,阻止法國人在正式協定上簽字的最後阻力也沒有了。

對法國人來說,北約這個東西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美國的核保護,而一旦蘇聯宣布不再主動對法國進行核威脅,這種保護作用也就大大的削弱了。相反,因為美國人霸道,法國人內心會十分的不滿,這個民族本來就很情緒化,一旦逆反心理爆發,誰也擋不住了。

杜勒斯也聽到了戴高樂的全國講話,此時他才發現自己掉進了陷阱裏。作為一個老練的外交家,他自然知道那份協議中的貓膩,很有可能法國和蘇聯早已達成了一致,就是等他來才故意宣布的。原因非常簡單,退出北約這種大事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借口,而他這個霸道的美國國務卿無疑就是最好的借口。對於戴高樂來說,唯一擔心的始終不是美國的威脅,而是實實在在的法國民意,如果能讓法國老百姓心甘情願的支持,退出北約又如何?怕個鳥!

也就是說杜勒斯被實實在在的利用了一把,搞清楚了這一切的杜勒斯被氣得半死,他再也沒臉留在法國,不打招呼直接就飛走了。對此法國媒體在報紙上直言不諱的表達喜惡地寫道:“杜勒斯滾蛋了!”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杜勒斯是走了,但是戴高樂也沒有馬上宣布退出北約,實際上他對此毫無表示,仿佛已經忘記了有北約這個玩意兒。因為他早已不是憤青,不會衝動的去做事。他確實可以借此退出北約,但是這隻是一時的痛快,畢竟法國老百姓現在隻是在氣頭上,所以還沒咂摸出其中的滋味,可一旦這股怒氣結束了,說不定他們又會改變主意,所以主動退出北約不是正確的做法,暫時保持鎮定,把皮球踢給美國人,讓他們去頭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