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2 / 3)

當然,這也是後話了。舉這三個例子也就是說明英國航空工業的強大而已。其實英國航空工業最大強的所在還是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勞斯萊斯的梗就不多說了,羅羅最強大的還是發動機領域,不管是二戰還是冷戰或者後世美帝一家獨大的年代,羅羅公司的航空發動機始終是世界第一集團的,也就是英國人一年比一年窮,否則以羅羅公司的底蘊和技術實力還能更強大一些。

而李曉峰願意給英國人股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羅羅公司的強大。蘇聯航空工業比美國差得最遠的依然是動力這一塊,而在動力這一塊羅羅公司在五十年代可能還比美國人強那麼一丟丟。要跟美國人搶市場,羅羅的發動機絕對是能加分的。所以李曉峰決定跟丘吉爾好好的談一談,以便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

“如果英國加入空中客車公司的話,蘇聯政府能給出的保證是,將羅羅公司的發動機列入備選發動機名單,隻要客戶願意接受羅羅公司的航空發動機,蘇聯政府絕不做任何阻攔。”

說實話,丘吉爾動心了,二戰之後對於英國的航空公司來說是一大煎熬。軍方沒有了更多的訂貨,甚至將二戰末期的訂單砍得一幹二淨。而國外市場又普遍蕭條,根本爭取不到什麼像樣的訂單,更糟心的是美國人還參合進來搶食,這更是將英國的航空企業擠兌得七死八活。

從1945年開始,英國的軍工企業進行了一連串的並購以及合並,以減少開支和增強競爭力。隻不過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除了失業的產業工人越來越多之外,銷售額是一年比一年低。

如果空客公司能賣出飛機去,就算隻有一少部分裝羅羅的發動機,那也是能增加英國的工作機會,能開源的。對於荷包很緊張的丘吉爾來說,能開源就是好事!

但是他也有疑慮,空客公司真的有競爭力嗎?就算打著歐洲聯合製造的名頭,就能開拓歐洲市場了?

李曉峰也不怕告訴他實情:“空客公司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歐洲市場,現在歐洲的經濟不景氣,航空出行並不是人們的首選,我們的主要目標是美國市場!”

丘吉爾有點驚呆了,美國市場是那麼好搶的嗎?波音現在一家獨大,都能擠兌得歐洲的航空企業夠嗆,現在連自己的地盤都保不住,還去搶美國人的飯碗,這得是有多缺心眼啊?

所以丘吉爾也是很不看好空中客車公司的前途了,覺得哪怕沒有自己去裏頭攪和,這個公司也存在不長。頓時他就猶豫了,考慮是不是就當這個事情沒發生算了。

李曉峰自然能看出丘吉爾內心中的想法,如果是以往,他肯定巴不得英國人不參合才好,但是今天不行,他還瞄著英國市場呢,所以肯定得將英國人拉進來。

於是他建議道:“這樣吧,如果貴國政府願意加入空中客車公司,那麼我代表蘇聯政府承諾將從羅羅公司采購不少於五百台噴氣式發動機……”

丘吉爾有點震驚了,因為五百台噴氣式發動機確實是個很大的訂單了,這個量足夠羅羅公司好幾年的產量了。如果讓羅羅公司知道他拒絕了這個提議,那幫貨不定得鼓噪多少議員跟他磨牙。

丘吉爾在心中算了一筆賬,英國政府認購5%的股份其實也沒多少錢,將這筆發動機的訂單以及後續可能存在的發動機訂單算進去,這筆錢很快就賺回來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加入?又有錢賺,還能打入敵人內部,一舉兩得啊!

英國人很愉快的在入股協議上簽了字,而隨著英國人的簽字,荷蘭、比利時也很快同意。空中客車公司的誕生是誰也不能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