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博古年少初得誌 澤東失意棄軍權 (2 / 3)

中央蘇區中央局(此時,任弼時為代理書記)提議由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麵軍的總政治委員。

周恩來不太同意,於7月25日,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的名義致電中央局,電文中說:我們認為,為前方作戰指揮便利起見,以取消政委一級,改設總政委為妥,即以毛澤東任總政委,作戰指揮權屬總司令、總政委,作戰計劃與決定權屬中央軍委,關於行動方針,中央局代表有權決定。

1932年7月29日,周恩來鑒於蘇區中央局仍堅持由他兼任紅一方麵軍總政委,便在陳述信中說:……這將弄得多頭指揮,而且使政府主席無事可做,毛澤東的經驗與長處,還須盡量使他發揮而督促他改正錯誤……有毛澤東指揮,於實際於原則均無不合,請你們考慮……

1932年8月初,周恩來在興國主持召開蘇區中央局會議,決定紅一方麵軍繼續整編,前方由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組成最高軍事會議,以周恩來為主席,並隨軍行動。

9月上旬,在前方的周、毛、朱、王,與在後方的蘇區中央局發生了日益嚴重的分歧,後方由於有臨時中央的尚方寶劍,而不顧前方的實際困難,一味地督促前方進攻。

又加此時,周、毛、朱、王接到臨時中央9月14日轉來的鄂豫皖紅軍反“圍剿”失利的消息,並已撤離蘇區的電報,複電鄂豫皖中央分局:紅四方麵軍目前應采取誘敵深入到有群眾工作基礎的、地形便於我的地方,掩蔽我主力目標,嚴格執行群眾的堅壁清野,運用廣大的遊擊隊,實行四麵八方之擾敵、截敵、襲敵與斷交通等,以疲勞與分散敵人力量,不宜死守某一點,以便利敵分兵合擊,這樣在運動中選擇敵人薄弱部分,猛烈打擊並消滅敵人一點後,再迅速轉到另一方,以迅速、果敢、秘密和機動求得各個擊破敵人,來完全粉碎四次“圍剿”……

9月23日,周、毛、朱、王致電蘇區中央局並轉臨時中央,報告下一步行動方針說:出擊必須有把握的勝利與消滅敵人一部,以便各個擊破敵人,才是正確的策略,否則急於求戰,而反遭不利,將造成更嚴重錯誤。

9月25日,蘇區中央局致電周、毛、朱、王,對他們的行動方針提出不同意見,說:不同意你們分散兵力,先赤化南豐、安樂,逼近幾個城市來變換敵情,求得有利條件來消滅敵人。並解釋這為積極進攻策略的具體布置與精神,這實際上將要延緩作戰時間一個月以上,而不能結合呼應鄂豫皖、湘鄂西,可以演成嚴重錯誤。

周、毛、朱、王立即致電中央局進行反駁,堅持原定作戰計劃。

毛澤東一次次做說服工作,周、朱、王當時也積極支持毛澤東的主張。

在這一矛盾過程中,周恩來強烈地感受到,毛澤東在獨撐中央蘇區局麵時,在執行中央的許多並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指示下,所運用的領導藝術。毛澤東要求主要負責人具有非凡的品格,有善於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有對構成政權、戰爭、社會生活的巨大綜合體以及感受全局的敏銳仔細的觀察能力。

然而,中央蘇區並沒有對毛澤東這一正確主張完全理解,於9月26日,當即回電,回絕了周、毛、朱、王的建議,仍主張攻取一省或數省的既定目標。

前線麵對這樣的指示,周、毛、朱、王實在難以從命,他們隻好按兵不動,用沉默對抗中央局的命令。

9月29日,蘇區中央局又致電周、毛、朱、王:9月治訓令收到,我們認為這完全是離開了原則,極危險的布置。中央局決定暫時停止行動,立即在前方開中央局全體會議。

毛澤東終於意識到,此時已是黑雲壓頂,遠遠地已聽到滾滾的雷聲了。

周恩來當然也明白這一切意味著什麼,他清楚,如果弄不好自己和毛澤東有同時被革職的危險,如果他們兩個人中能保留一個那是最好的結果。他力保毛澤東,所以他在會上發言說:毛澤東在前方對戰爭是有利的,他了解紅軍也了解地形,這都有利於軍事指揮,為了保證國際路線的貫徹,可以有兩種方式:第一,由我負責戰爭的全部責任,澤東仍留在前方助理。第二,就是由澤東同誌全權指揮,我負責計劃執行。

這次緊急會議是針對毛澤東而來的,周恩來這種提法顯然不符合中央局的意願,他剛一說完,馬上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此時的毛澤東比任何人都要清醒,他知道,這次會議就是衝著他來的,既然沒有希望使現實得到改變,還不如順其自然為好。在別人發言時,他一句話也沒說,坐在角落裏一支接一支地吸煙,煙霧在他周圍彌漫。他下定決心後,把半截煙掐掉了,緩緩站起身說:既然中央局不信任我,我留在前方就不合適了。說到這他用眼角掃了一眼中央局的人,微微笑了一下道:我現在身體也不太好,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向中央局請一個時期的病假,至於你們同不同意,請組織決定吧。

毛澤東說完這話,突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奈。眼前這種態勢下激流勇退,也未必是件壞事,否則,後果也不一定會太好。說到這,他瞅了眼發呆的周恩來,他和周恩來的目光對視在一起時,他同樣感受到了周恩來的無奈,那無奈中卻是另一種忍耐。

毛澤東講完話並沒有坐下,他推開身後的椅子,冷然地又說:也許大家當著我的麵有許多話不好講,那麼,我現在退席了……

不等別人有何反應,毛澤東擺動著寬大的衣袖向外麵走去。周恩來望著毛澤東消瘦的背影,心裏一時翻湧起不可名狀的情緒。

中央局召開的寧都緊急會議,終於達到了預期目的:毛澤東被解除了軍職,離開了他創建的紅軍。

那一刻,毛澤東推開椅子向門口走去,表麵是平靜的,其實內心是矛盾的、痛苦的,讓他離開紅軍,這份失落感是無法訴說,也是無法形容的。

毛澤東一步步地向門外走去,他覺得雙腿是那麼沉重,時間是那麼悠長,仿佛過了一個世紀,他才走完了那幾步路。

據史料記載:

寧都會議之後,10月26日,中共臨時中央任命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麵軍總政治委員。

項英、顧作霖曾找周恩來談話,批評他在與毛的鬥爭中是調和的,是模糊了已經開展的鬥爭戰線。

周恩來明確表示,他不能同意這種批評。

11月12日周恩來與在後方的中央局成員分別致電臨時中央,報告寧都會議經過與爭論情況。

後方中央局成員認為:

這次會議是開展了中央局內部從未有過的兩條戰線鬥爭,打破了遷就和平狀態。周恩來同誌會前與前方其他同誌的意見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在報告中更沒有提到積極進攻,以準備為中心的精神來解釋中央指示,並且,不給毛澤東的錯誤以明確的批評,反而有些問題為他解釋掩護,這不能說隻是態度溫和的問題。我們認為周恩來同誌在鬥爭中不堅決,這是他個人中最大的弱點,他應該深刻了解此弱點並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