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巾幗英雄 馬前托孤(3 / 3)

通訊員說:“部長,形勢相當緊急,李書記派我來接你回去。”此時,拴在院子裏樹下的棗紅馬,振起紅鬃,發出蕭蕭長鳴。李美群亢奮起來,熱血在心中激蕩,她對通訊員說:“走,現在就走!”說著背起孩子,提起包袱。誰知,還沒跨上馬背,她背上的孩子就大聲啼哭起來。

通訊員:“李部長,這怎麼行?”婆婆接腔:“是啊,孩子太小,小同誌,請你回去向李書記解釋,讓美群在家裏多住些日子。”“伯母,李書記和蔡部長也上前線去了……”通訊員欲言又止。

婆婆難以置信地問:“就是在我家住過,叫醫生來給我治風濕的蔡部長?”通訊員拎著棉被、行李,對李美群說:“李部長,你來馱棉被、行李,我來背小孩,我會背,我6歲就背過小孩。”婆婆一見,急得跺腳,長歎一聲,說:“天嗬,造孽喲,把孩子交給我吧!”遠天掠過敵機的轟鳴,院子裏的馬踢著前蹄,引頸長嘶。李美群不再猶豫,“撲通”一聲跪在婆婆麵前,重重磕了三個響頭,哽聲喊道:“媽,你多保重,媳婦不孝,不能照顧你老人家了。全列就托付給你,請你把她送給厚道人家吧!”婆婆含淚接過孩子,還未滿月的中全列,哇的一聲啼哭起來,似乎知道這是她們母女的生死訣別,聲聲啼哭似刀割心肝。

李美群不由自主地轉回身,想再給孩子喂一次奶,再親親孩子的小臉,但她怕動搖自己的決心,掙紮著虛弱的身子轉身上馬。她狠心地在馬背上抽了一鞭子,飛馳而去……

她上路了。

塵煙滾滾,這一去,她就再也沒有回來。

五、李美群領導近百人的遊擊隊,在寧都山區與敵戰鬥兩個多月她的生命走向了盡頭,那是一條不歸路。

鐵桶般的白軍圍剿,圍住了留守的地方紅軍及赤衛隊。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項英、陳毅等直接領導的中央機關和地方黨政機關,以及少數武裝,堅持遊擊戰爭。

李美群因患肺病,沒有參加長征。她與江西省委代理書記曾山、省蘇維埃主席劉啟耀、江西軍區司令員李賜凡等,隨紅軍遊擊隊,輾轉於寧都縣以北的崇山密林,與白軍展開遊擊戰。

局勢越來越危急,10月7日石城失守,10月10日古龍崗失守,10月14日興國失守,10月28日寧都失守,11月1日長汀失守,11月10日瑞金失守,11月17日於都失守。中央蘇區主要地域均被敵占領。省委決定,主要領導幹部分散到各營團去。

李美群領導近百人的遊擊隊,在寧都北部山區被國民黨第94師圍困達兩個多月,敵人到處築堡,布設明崗暗哨,縱火燒山,日夜搜剿。

形勢日益艱險,李美群沉著鎮定,召開黨團員、幹部會議,鼓勵大家保持革命者、共產黨員的氣節,戰鬥到底,寧死不屈。

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群眾送糧、菜上山日漸困難。戰友們在李美群的帶領下,忍受著氣候寒冷,缺醫少藥,糧菜斷絕,疾病蔓延的困難,堅守在崇山峻嶺之中。1935年1月,白軍以數十倍的兵力,猛攻遊擊隊營地。經激烈拚搏,遊擊隊終因彈盡糧絕,孤立無援而失敗。

艱苦的環境中,李美群的肺病加重,日夜煎熬著她的身體,已經無力搏敵。

麵對包抄上來的白軍,她被捕的前幾分鍾,還向戰友們喊話,鼓勵大家英勇戰鬥。

被捕後,她被押至江西省第一監獄。在長期的審訊、羈押期間,李美群機智勇敢地開展獄中鬥爭。她有膽有識,能力超群,使敵人不得不歎服。

1935年3月22日,《江西民國日報》在“三女匪俘”一文中披露道:

“……李美群則為較有地位之女子,年不過20。聞李本不識字,但辦事能力甚強,自經共匪訓練後,已能寫若幹普通信矣。”李美群被捕後,叛徒供出了其真實身份,被敵人作為重要政治犯,戴上手銬腳鐐,解送到南昌江西省第一監獄。睡的是潮濕的光地板。

一天,李美群被看守員傳去過堂,敵法官先問了她的機關、姓名、年齡之後,接著厲聲喝問:“你在共產黨內擔任什麼工作?”“推翻欺壓工農的反動政府,打倒吸窮人血汗的官僚地主。”既然暴露了身份,李美群索性硬碰硬回答,像一把利劍,鋒芒畢露,毫不留情。

法官勃然大怒,站起來,拍著桌子,氣勢洶洶道:“老實點,誰要你說這些!”李無所畏懼,毫不示弱,大聲回答說:“我一向很老實,做了什麼就講什麼,我幹的工作就是這些。”“我問你,共產黨留下了多少人?有哪些領導人?現在什麼地方?”“一個人,在你麵前,就是我,我就是領導。”李美群回答得十分幹脆。

“放肆!”法官雙手撐在桌麵上,大聲吼叫起來,“不怕死嗎,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李美群冷笑一聲說:“若是怕死,就不革命。你問我這是什麼地方,我知道,這是地獄。”敵人原來以為,李美群是個年輕軟弱女子,用不著花多少功夫,一切都會招供。其實不然,她卻剛強無比、視死如歸,弄得法官十分狼狽。

法官被她的美貌吸引,還不甘心,一時人麵,一時鬼相,竟對她說:“李美群,你的名字很好聽,你是一個年輕有為、美貌超群的女子,千萬不要浪費了自己的美貌。如果能說出真實情況來,美好的前途不可估量,不要自作聰明。刑法無情,皮肉有痛,到時後悔就晚了。”李美群嘲諷地回答道:“我有我的打算,用不著你擔心。”第一次審問算是過去了。這次沒有用刑,後來,敵人每審訊一次,就從肉體上折磨一次。毒打、灌辣椒水、踩杠子、手指刺針,但她總是咬緊牙關,從不求饒,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與錚錚鐵骨。

當時,監獄犯人成份複雜,思想也複雜。除了彼此熟悉了解的同誌,說話都十分謹慎。李美群經常支撐著遍體鱗傷的身子,利用一切機會鼓勵難友們:要相信蘇維埃會回來,相信共產黨,堅持到底。遇到不三不四的犯人,她就一語雙關,或嚴厲斥責,或含蓄地表白著號子裏暗無天日,總有一天我們會見到太陽。

當時,李美群身患肺結核,經常咳血,說話都很吃力。但每次和敵人及叛徒辯駁時,卻大義凜然,眼睛裏飄閃著仇恨的火焰,話語鏗鏘,擲地有聲。

據同監獄的難友萬香(解放後曾任興國縣委副書記)回憶說:方誌敏的愛人繆敏關押在李美群對麵,她很悲傷,美群經常安慰她,鼓勵她化悲痛為力量。

有一次,繆敏拿著方誌敏罹難時的照片哭泣,大家都很難過。這時,凶惡的女看守,拿著木棒,氣勢洶洶地要打繆敏,並且大罵“土匪婆,要造反了?”難友們都用憤怒的目光刺向女看守。

強忍著病痛的折磨,李美群吃力地站了起來,怒目而視,氣憤地反駁:“我們的親人被殺害了,難道連哭都不允許嗎?”女看守十分尷尬,無言可答,隻好走開了。

在獄中,美群常主動關心、照顧難友,耐心開導想不開的難友,為受刑難友梳頭、擦身。

有一次,她在7號女牢門口,看見一塊“萬根秀寄押”的牌子。趁人不注意時,美群關切地對興國老鄉萬根秀說:“根秀,你不要怕這些狗東西,要放大膽子同他們鬥。這塊牌子說明:現在,敵人還沒有掌握你的情況,你應該先發製人,主動向敵人的軍法處申訴。問他們,為什麼不判刑又不釋放,使你坐了兩個月的瞎眼班房。”她還幫萬根秀代寫了起訴書,要求軍法處“有罪就判,無罪就放”。果然,不出幾天,兩個法警把萬押送九江“感化院”,到1937年初,國共合作抗日,萬被釋放回興國。

不服硬,也不服軟。敵人拿李美群沒有辦法,最後,判了她12年徒刑。

頻繁地咳血,使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肺結核,當時是不治之症。李美群冷靜地麵對死亡,她不怕死,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她的親生骨肉中全列。1936年春,由於肺結核與艱苦生活的雙重折磨,李美群骨瘦如柴,黑牢終於吞噬了她年輕的生命。是年,她才25歲。

玉隕香消。獄警把她的屍體扔在高高的獄牆外,屍骨無存。

六、深山密林中,中全列竟還奇跡般地活著與生俱來的飄泊,伴隨著中全列一生。

中全列的第一個養父,名叫謝遠淇,二等殘廢榮譽軍人。家居興國縣塘石鄉上甲村,原是紅三軍團五師一團一營一連的連長,戰鬥中被打斷了一隻腳,回家養傷。

聽說李美群“馬前托孤”的情景,老謝就主動承擔了撫養中全列的責任。但因愛人奶水不足,全列長得像個瘦猴。謝遠淇急得沒法,常抱著她去別人家討奶吃。五個月後,同村的另一名老紅軍謝幫仁,又主動把女孩從謝遠淇家接過來,讓妻子精心料理。

紅軍主力撤離蘇區,興國縣城於1934年10月14日被白軍占領。

白色恐怖隨之而來。為避免敵人追查、迫害,中全列亦改名為“金冬秀”。

謝幫仁夫婦提心吊膽,忍痛離鄉別井,帶著全列流落他鄉,先後到泰和縣彭家嶺、馬市、柳塘等地,隱姓埋名,依靠佃耕、砍柴度日。風雨飄搖中,吃盡人間苦楚。

流年逝水。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值得慶幸的是,中全列竟還奇跡般地活著。

她跟著養父母,在深山密林、窮鄉僻壤中,艱苦而頑強地活下來。

20歲時,她跟本村一個勤勞、樸實的貧農黨員肖生如結婚。

幼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她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落下了不能生育的病根。貧賤夫妻百事哀,為給家族延續香火,一家人牛馬般地勞作,節衣縮食,年複一年,將可憐巴巴的一點積蓄,全花在她身上,給她治病,卻如泥牛入海。

生命的迷霧重重,中全列完全不了解親生父母過去的一切。

解放後,從國民黨監獄檔案室裏,尋找到了李美群在監獄受審時,拍下的一張全身照片。

獄中的李美群依然很美,瓜子形臉龐異常蒼白,微微腫脹,梳著齊耳的短發,濃淡相宜的娥眉下,一雙丹鳳眼明淨光亮,端莊從容地正視前方。其目光,有一種特別的穿透力。

1979年12月,在調查、收集李美群事跡時,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輾轉找到了這位烈士遺孤――中全列。

1982年,靜靜生活近半個世紀後,全列夫婦專程來到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認親。在李美群烈士專欄前,看到上海油畫雕塑院雕塑家們為烈士精心創作的《馬前托孤》雕像,感想萬千,悲痛欲絕。

中全列長跪在母親遺像麵前,仔細端詳著初次謀麵的慈母儀容,熱淚滾滾……

“送郎當紅軍,切莫想家庭,家中莫掛記,我郎放寬心。

安心前方去,勇敢殺敵人,為著勝利呀,哎呀,我送情郎當紅軍……“這曾經流行於贛南的蘇區民歌,似五彩雲霞,氤氳繚繞著《馬前托孤》的雕塑,回響在映山紅輝映的興國紅土地。

曆史演繹,風月遞嬗,今人與先驅所重,有時真是大相徑庭。有些原本認為是本質原則的因素,此時毫無蹤影,而另一些在當時認為是附著物的東西,卻日益鮮瑩起來。耳聞這激情的歌聲,肯定有人會什麼都聽不懂;也許有人,會想起那艱難的歲月,有一位名叫李美群的巾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