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說:“這個辦法好。評工記分就是不要搞繁瑣哲學。又有差別,又不懸殊,才能調動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勞動積極性。”
陶魯笳又接著彙報說,陳永貴這個人,群眾說他很有才幹,他領導群眾搞集體生產,年年有新套套。他常說,你沒有新套套,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它不會給你增產一斤糧食。他的新套套,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是在和群眾一起勞動的實踐中琢磨出來的,是經常請教山西農學院的科學技術人員,經過科學試驗得出來的,所以很見效。正如他說的,集體生產有了新套套,才能變思想、變技術、變土地,才能穩產高產。從建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來,大寨年年增產,年年增加上交國家的征購糧。“大躍進”那幾年,許多農村幹部浮誇虛報,說他們的糧食平均畝產已過了長江,超過了800斤甚至1?000斤時,大寨卻如實上報糧食單產400多斤。
1963年8月初大寨遭受特大洪災時,陳永貴正在縣裏參加人代會,他聽到後立即繞走山路回到村裏。群眾一見他就說:“永貴你看這麼大的災,咱們怎麼往下活呀?”有些人悲觀地哭了起來。陳永貴先問大家,人衝走了沒有?牲口衝走了沒有?大家說沒有。然後他挺起腰杆說:“沒有衝走一個人,沒有衝走一頭牲口,這就是大喜事,應該開慶祝會,還哭什麼?毛主席說過,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老天爺也是個紙老虎,欺軟怕硬,你硬了,它就軟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隻手,靠兩隻手我們就能改天換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就是這樣,他把全村動員起來,不分男女老少,齊心協力,夜以繼日,戰天鬥地,果真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跡。被洪水衝倒在泥漿裏的秋禾,一棵棵被扶起來,培土施肥,千方百計地救活了。結果,除少量完全被衝垮了的梯田絕收外,糧食畝產獲得了700多斤的高產紀錄。接著,他們研究了洪水災害的規律,修訂第二個十年造地規劃,建設抗禦旱澇能力更強的穩產高產的新梯田、溝壩田、河灘田。被洪水衝毀了舊大寨,也按照統一規劃,用集體的公共積累,重建家園。他們以白天治坡、夜間治窩的驚人毅力,建起了煥然改觀的新大寨,僅僅半年多的時間,半數社員就歡欣鼓舞地搬進了新居。這真是一個奇跡!他們選擇一處又長又高的坡麵,用石灰寫上了“愚公移山,改天換地”赫然醒目的八個大字。這八個大字活現了大寨人的雄心壯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