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係大慶和大寨(2)(1 / 1)

鑽機歡快的轟鳴聲、共和國總理和石油工人們的爽朗笑聲,彙成了鬆嫩平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攝影師不失時機地拍下了這動人的一幕。

“這國產鑽機的性能怎麼樣啊?”望著這歡快的鑽機,周恩來大聲地問工人們。

“不錯,很好使。”

“好啊,希望你們用我們的國產鑽機多打井,打好井。”周恩來高興地說。

一位柴油機司機因為正在值班,看著大家與共和國總理有說有笑,眼中流露出羨慕的眼神。細心的周總理發現了,便朝這位司機走過去。

但是,從鑽機的司鑽位置到柴油機司機的位置,僅有一條很狹窄的過道。周恩來側身擠了過去,握住了那位司機滿是油汙和老繭的手,深情地說:“辛苦了!”

柴油機司機激動得熱淚盈眶,握住周總理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離開鑽井時,工人們見共和國總理這麼平易近人,就大膽提出:“總理,我們與您照張相可以嗎?”

“可以!”周總理爽朗地說。

於是,周恩來親自給大家排好隊形。當攝影師正要拍照時,周恩來突然說:“等一等。”

原來是在附近鋤地的家屬們看到這熱熱鬧鬧,跑過來了。周恩來甜甜地笑著,向他們招手,讓他們一起過來照相。

隊形排好後,周恩來伸出兩個胳膊,搭在旁邊的兩位老工人的肩上,微笑著,在照相機快門的“哢嚓”聲中,給曆史留下了輕鬆的一刻。

離開鑽井,周恩來又來到北二注水站。這是大慶首先創立崗位責任製的試點單位。

周恩來詳細查看了貼在牆上的各項崗位責任製度,邊看邊點頭說:“好,你們這樣做很好。”當看到泵站流程圖沒有填寫繪圖時間時,囑咐說:“要把時間標上。”

鄧穎超在旁邊補充說:“記上日期,別人看著明顯。”

臨走時,周恩來對化驗員意味深長地說:“你們的工作很重要啊!”

周恩來的話,對北二注水站的職工鼓舞很大。在此後的幾十年裏,這個站的職工堅守崗位,一絲不苟,從沒有發生任何事故。

從注水站出來,陪同人員示意說:時間不短了。周恩來說:“沒關係,來一次不容易,多看看心裏高興呀!”

接著,周恩來又來到職工的食堂和宿舍。

當時,正是國家三年經濟困難,大慶艱苦創業進行石油大會戰的時候。大慶全體幹部職工住窩棚,幹打壘,每天以五兩糧加野菜,日夜奮戰。

在食堂,周恩來揭開鍋蓋,用勺子攪了攪正在煮著的高粱米稀粥。又揭開另一個鍋蓋,裏麵是一鍋菜湯。周恩來用勺子盛了一點,嚐了嚐。而後對炊事員陳玉珍說:“你們很辛苦啊!”

陳玉珍熱情地回答說:“不辛苦。”周恩來深沉地說:“艱苦是一個事實,說不艱苦是假的,人家卡我們的脖子要債,又遇上自然災害,現在確實存在困難,但我們隻要堅持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將來一定會好起來的!”

出了食堂門後,周恩來見200米開外的一位職工家屬模樣的人從地窩子裏出來倒垃圾,便走了過去。

陪同人員說:“總理,別去了吧。”

周恩來像沒聽見似的,一個勁地往地窩子走去。

出來倒垃圾的家屬楊得群又激動,又後悔:怎麼偏偏讓總理看見了呢!她滿臉通紅,不好意思地對周恩來說:“裏麵又黑又暗,首長就別進去了。”

“不要緊,你們能住,我就能進。”說著,總理一低頭,一彎腰,就進了地窩子。

沒有家具,隻有最起碼的幾件生活用具。一張簡易的土炕上,一個剛剛滿月的孩子靜靜地躺在上麵。

看著這一切,周恩來充滿深情地說:“同誌們,現在生活確實很艱苦,但將來一定會好起來。”

視察中,周恩來對餘秋裏、康世恩等人說,要想辦法改善工人們的生活。像大慶這樣的礦區,不搞集中的大城市,分散建設居民點,把家屬組織起來參加農副業生產,做到工農結合,城鄉結合,這樣對生產、生活都有好處。後來,周恩來又把這幾句話概括為“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成了大慶油田建設的一個指導方針。

周恩來來到大慶的消息不脛而走,傳遍了油田。晚上,當周恩來要離開大慶時,工人們和家屬們自發地秩序井然地聚集到車站,為共和國總理送行。

那種場麵,那種情緒,非常動人。周恩來已經上了火車,又再次下車,向送行的群眾揮手告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