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鼎革維新(1997~2002年)(7)(1 / 2)

現在,這些老專家們,不僅享受了以上承諾的待遇,而且,還能不定期地到合肥參加公司為他們組織和舉辦的各種培訓班,如書法班、茶道班等,生活充實而又愜意。

他們感謝新集的新領導,關心新集的發展,熱愛新集的一草一木,他們永遠在心裏祝福著新集!就這樣,劉誼上任後,跨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坎,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完成了新集鼎革維新的第一個使命。

轉航:收縮戰略

彼得聖吉在極力倡導的《第五項修煉》中,有一項核心的修煉是改善心智模式:不斷探尋與質疑在既往經驗中對環境所做出的假設。新集經營的環境和狀況正在變化,而接任者劉誼能否感知到這種變化?能否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應對未來?是否會沿用甚至陶醉於以往經驗和模式來應付危機?γ米γ花γ在γ線γ書γ庫γht

企業界仍然普遍停留在多元化經營能夠帶來許多好處的思維層麵,鮮有發現多元化背後陷阱的。特別是對於兼並重組而形成的多元化,處處都是陷阱的問題更是看不清楚。麥肯錫谘詢公司曾對公司重組做過一次大規模調查,結論發人深省:重組10年後隻有四分之一的公司獲得成功。究其原因,重組各方文化不能融合是關鍵因素。20世紀80年代埃克森公司並購高科技企業而未考慮公司文化差異,導致了埃克森辦公係統項目失敗;20世紀90年代巴黎迪斯尼樂園過於注重美國文化而忽略歐洲文化背景,造成經營上的舉步維艱

多元化的過程需要打破原來的平衡,然後組織形成一個新的平衡。過程中,企業會表現出比較大的脆弱性,因為它會導致資源配置過度分散、經營運作費用過高、核心能力不足等問題。做企業要有平常心,不能受製於外界層麵。1998年,劉誼上任。他迅速在經營戰略上作出方向性調整,即戰略收縮,提出:把握安全,做強主業。

在他看來,人類商業進程發展至今,社會分工已經非常明晰:沒有社會分工,就沒有交換,市場經濟也無從談起。而社會分工的優勢是讓擅長的人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縮短平均社會勞動時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所以,我們不能看什麼都眼紅。大環境越是浮躁,我們越應該冷靜地思考,新集有沒有實行多元化戰略的人才?對參與的行業是否熟悉?而攤子鋪開後能否把控?新集人的精力是否真是無限?新集又是否在行業內做到了優勢使同行無法超越?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隻有時刻保持淡定與理性,才不至於被周圍的熱火給燒起。

我沒有這麼多的雄心壯誌,但是我想把一件事做好,在中國煤炭行業中探出一條新的路子,做出一點名堂。人們一想到煤炭就不自覺地會聯係到低矮、壓抑、粉塵,想到在巷道裏工作惡劣的情況。而我要把煤炭行業幹成一個非常現代化的企業。

這正是劉誼的夢,新集確實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走上一個新台階:管理信息化

東歐斯拉夫人有句諺語:用腳走不通的路,用頭可以走得通。就硬件來看,全世界的煤炭企業大致上沒有什麼不同;立足軟件分析,各有各的管理舉措,而其中的差異無外乎在於企業領導人是否胸有萬壑,理有千形。

2001年年底,新集召開了一個經理辦公會,公司信息中心的主任戴磊參加了會議。

會議討論下一年新集管理年的目標。劉誼在會上說:站在現代企業發展和升級的角度,企業的管理和經營脫離信息化的技術支撐,缺少信息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沿用拍腦袋的決策和閉門造車的管理方法,注定會在慘烈的市場競爭態勢下被淘汰。新集2002年就是管理信息化年。信息中心主任戴磊心裏很清楚:那時新集的信息中心,還是遵循煤炭行業的老傳統,其主要職能是礦區通信,而完全沒有信息化管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