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誼把當年花家湖的實踐戲稱為論貢行賞。貢,主要是指貢獻。他認為貢獻的範圍很廣泛,利潤是貢,效率也是貢;安全生產是貢,和諧團隊也是貢。隻要能夠給企業作出貢獻,都可以給予獎勵。而為表彰年度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集體和個人,新集每年都會拿出近200萬元對他們進行嘉獎。獎品是一輛輛光鮮的小轎車。
決定一出,立竿見影。
從劉誼上任的1998年到第二年年底,新集輝煌十周年大會前,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1999年五一勞動節,淮南市市長楊愛光專門來新集慰問這批先進分子:一礦成為1998年度安徽省創最佳經濟效益單位;花家湖煤礦被評為1998年度淮南市勞動競賽先進單位;一礦的一名普通的綜采工人何昌華成為1998年度淮南市職工技術狀元。
再之後,新集每年遴選出若幹名生產、經營、管理骨幹人員,不僅授予關鍵崗位突出人才榮譽稱號,而且物質獎勵也十分豐厚:每人每月享受加薪30%崗位工資的待遇;企業建立人才獎勵基金,經董事會批準,從噸煤提取0?5元作為獎勵和激勵而用;同時配套實施多元化價值工資分配製度,將人員工資具體分為崗位價值工資、人才價值工資、企業效益價值工資,揚棄不問技能高低、人才價值大小、貢獻多少、一切以工齡長短來確定工資標準的大鍋飯工資製度。
激勵是一門領導藝術。一個現實的牌局中,我們也許不能決定自己是否拿到一手好牌,但依舊可以決定如何出牌。從花家湖小劉礦長,到新集總經理,劉誼賞罰分明,而如何掌握好適度原則,他也頗費心思。事實證明,在深諳獎懲之道的領導手下工作,總是能令人心情舒暢、意氣風發、鬥誌昂揚的。因為他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認可,他們的價值得到了應有的評價。這是想幹大事業的領導者必須明白的規律性道理,然而可惜的是,許多領導者並不願意認可這個道理。
以情動人:辭謝老專家
新集人忘不了那些為建設新集嘔心瀝血的老專家們:為劉明善找到開發新集專門人才的戴翊民,與劉明善一起出生入死的周慶富,退休後來到新集謀劃構造的譚延燁,挑起新集礦第一任總工擔子的廖多蓀,掌管新集經濟、人事大權的李祥,打井專家陳明華,肩負籌資和財務運轉重任的王化田和周滿珍
雖然這些老專家們都很支持新總經理的工作,但吐故納新是自然的規律。從年齡上講,七十多歲還在班子裏,確實不合時宜。一方麵他們已不適合辛苦工作,確實需要休養生息、享受天倫之樂;另一方麵公司領導班子人員很少,且已出現斷層,老的太老,新的太嫩,既不利於眼下公司的變革,也不利於未來的發展,更不利於新集的人才的使用與培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劉誼頗費思量。但,人情大不過製度,理性戰勝了感情,1999年,劉誼在得到北京總部的支持後,決定陸續辭謝老專家。
這些老專家、老員工,大多是退休後追隨劉明善來到新集的,他們是有功之臣。善待功臣是為人之道。新集公司決定:①今後,老專家生病,醫療費由新集出;②每年老專家都可以帶家屬到國內外旅遊一次,時間不限,費用由新集承擔;③重大慶祝活動或隆重場麵,老專家一定被請來現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