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善待家人妻賢子孝兄弟相守1(3 / 3)

和氏兄弟二人從小和睦相處,互相依靠。成年後各自奔波於宦海仕途,經常無法見麵,但和珅還是經常接濟和琳一家的生活,和琳娶兒媳婦、女兒出嫁都是和珅一手操辦的。和琳死後又是和為他張羅葬禮。長兄如父,當他看到和琳的舊居人去樓空,聽不到往日的鶯聲燕語,和珅怎能不黯然神傷、悲痛不已。

和珅還為和琳的寵妾殷雲卿揮筆寫下詩詞一首:“新詩裁就凜冰霜,千古人寰姓字香;料得九原應寂寞,阿雲同穴共仙鄉。吾弟英靈信有神,好同攜手夜台春;將來圖畫淩煙上,添個蛾眉節義人”。在前序中,和珅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吾弟功成名遂,惜年不永,既邀九重異數殊榮,複有寵姬雲卿為之殉節,雖修短有數,亦可以生死無憾矣。感其留詩話別,心痛淚漣,促成短句,言不成文,聊為贐吊雲爾”。可以說,和氏兄弟二人的感情是和珅心中少有的真情。

嘉慶四年,乾隆帝去世、嘉慶帝親政、和被賜死後,和琳也被追究藉和權勢邀功,鎮壓苗民起義過程中牽掣福康安,以致影響戰事的責任,和琳的牌位被撤出太廟,他的專祠也被拆毀,兒子豐紳伊綿繼承的公爵被削奪,改為三等輕車都尉。由於家道中落,豐紳伊綿靠著“善堪輿,貴家爭延致之”維持生活。家庭變故還使得豐紳伊綿異常鬱悶,因而沉湎於酒色,嘉慶年間死於“勞瘵”,隻留下一個年僅四歲的兒子。想想和琳生前在哥哥和珅的護佑和提拔下是何等的風光,最終又因哥哥和的倒台而付之東流,可謂“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勃焉”,隻留下無限唏噓讓後人評說。

對子女疼愛有加

和珅是個非常重感情的人,對妻子,對兄弟,對子嗣,和珅都非常關懷和寵愛。人們可能會感到奇怪,一個貪官怎麼會如此兒女情長呢?是的,雖然這看似矛盾,可是人就是這樣一種複雜的動物,對別人的貪婪和殘忍並不表示他也會如此對待自己的家人。

和珅位高權重,也希望和家有更多的子嗣繼承龐大的家產。以保證和家人丁興旺,香火綿長。但事與願違,和珅隻有正妻馮氏所生長子豐紳殷德、嘉慶初年所生隨即夭折的一個小兒子。女兒則未見記載,隻知道有一個大女兒嫁給了康熙皇帝的曾孫貝勒為福晉,其他沒有記載或傳聞。

長子豐紳殷德生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與乾隆帝的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同年所生,況且生的眉清目秀、聰敏乖巧,被乾隆帝看中。於乾隆四十五年賜名豐紳殷德,並指為十公主的額駙。乾隆五十四年與固倫和孝公主完婚,命在禦前行走。次年授散秩大臣。乾隆五十六年二月管理禦茶膳房、造辦處事務,同年四月兼武備院卿。乾隆五十八年調任奉宸院卿,次年升任正黃旗護軍統領。乾隆六十年兼任內務府大臣。嘉慶元年(1796年)兼任總理行營事務大臣。次年二月兼任鑾儀使,八月任正白旗漢軍都統,仍兼護軍統領,監督崇文門稅務。官職在乾隆與和珅的照顧下一路升遷,可謂一路順風。

和珅對豐紳殷德的關愛和培養是相當盡心的,這不僅是因為豐紳殷德是他唯一的兒子,更因為豐紳殷德是乾隆帝自己挑選的乘龍快婿,是他與乾隆帝拉近關係的紐帶。所以和珅從小就對豐紳殷德的教育非常上心。為他聘請了一批飽學之士來對兒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如侍郎吳省蘭、李潢,太仆寺卿李光雲以及竇光鼐等,都曾做過豐紳殷德的家庭教師。

因為豐紳殷德不必像他的父親小時候那般為生計發愁,而且受到的係統、良好的教育,所以他的文化素養還是比較高的。《延禧堂詩鈔》輔國公思元裕瑞序中曾稱豐紳殷德:“性情敬慎謙光,慷慨磊落,於友道尤篤”,所做詩“珠圓玉潤,高曠清靈,從來無一絲紈絝氣,且措詞莊重謹密,溫厚和平”。張從孚虛舟《挽天爵道人》序中也稱讚豐紳殷德:“為人持重老成,不苟言笑,所學淹有群籍,博通條貫。其為文為詩為字,朗圓幽秀,士林重之”。可見豐紳殷德在道德修養、詩書禮儀方麵還是很有天賦的。

豐紳殷德成年後,和珅親自規劃他的發展前途,曾在嘉慶元年推薦豐紳殷德前往湖廣地區視察軍事,並讓他擔任事務性較強的總管內務府大臣以及參與管理宮廷事務,通過調換不同的崗位鍛煉他的才幹,有意讓兒子走出皇宮增廣見聞,曆練才幹,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和珅是用心要把豐紳殷德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培養的,可惜父親和珅很快就倒台了,豐紳殷德也受到牽連而遠離了政治舞台中心。

豐紳殷德對父親也是懷有很深的感情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豐紳殷德與父親的秉性有很大差別。和珅一生對權力和財富有著不遺餘力的追求欲望,但豐紳殷德對此看得卻很淡薄。他在嘉慶二年《即事》詩中就寫道:“嗟哉名利子,富貴何足恃。一朝難掩瑕,百口交讒毀。前車已顛覆,後車每同軌。達者能見幾,豫事辨臧否”。同年秋所寫《讀韓·信傳》中更有:“謬哉假王請,終致雲夢遊。貪功不見幾,季豈湯武儔?兔亡走狗死,鳥盡良弓收。令人千載下,高風慕留侯”。可見,他對追名逐利、貪財求富的危險性也深有遠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