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善待家人妻賢子孝兄弟相守2(1 / 2)

嘉慶三年,他的母親馮氏去世後,豐紳殷德寫了《自適吟》表達思念之情,其中不免提到對富貴生活的一種厭惡和對田園生活的無限憧憬:“人生貴子適,身外更何求?頗羨陸東美,翻思馬少遊。才宜置邱壑,福不類王侯,仆仆風塵裏,真堪呼馬牛”。

正在豐紳殷德在朝中的官職節節高升之際。不料,嘉慶四年風雲突變。因父親和牽連,豐紳殷德所襲公爵被降為伯爵,並被勒令“在家閑居,不許出外滋事”。不久,從和家內抄出正珠朝珠,又被革去伯爵,賞給散秩大臣銜,承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嘉慶七年三月,因川楚陝三省白蓮教起義基本被平定,豐紳殷德被賞給民公品級,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人走背運,喝口涼水也塞牙,自從父親死後,豐紳殷德是處處小心,惟恐有人抓住把柄。嘉慶八年,已革長史奎福控告豐紳殷德演習武藝謀為不軌,並欲毒害公主;將侍妾帶至墳園,於國服內生女等,經大學士董誥與留京王大臣審辦,隻有在國服內妾生一女屬實,豐紳殷德隨即被處以“在家圈禁,令其閉門思過”的處罰。

其實,自從豐紳殷德經曆家庭變故後,名利心更被消磨殆盡,開始變得更為消沉。《逍遙吟》詩中寫道:“亦莫戀此身,亦莫厭此身。此身何足戀,萬劫煩惱根。此身何足厭,一聚虛空塵。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遙人”。和珅死後,豐紳殷德門前車馬甚是稀落,加上身體多病,豐紳殷德開始沉湎於追求道家的長生術。昭《嘯亭雜錄》中就記載豐紳殷德“中年慕道,與方士輩講養生術”。

嘉慶十一年正月,豐紳殷德被授予頭等侍衛,在大門上行走的差使。四月,升任正白旗蒙古副都統,賞戴花翎。次年二月調任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十二月賞給伯爵銜。十五年四月去世,嘉慶帝特派英和帶侍衛十人前往祭奠,並齎賜陀羅經被,銀五千兩以資料理喪務,照公爵銜給予恤典。因無子,豐紳殷德的輕車都尉世職轉由和琳之子豐紳伊綿承襲。

和珅的次子生於乾隆六十年,老來得子,他自然是喜不自勝,況且這個孩子“生而穎異,每逢啼哭,乳母抱赴屏壁間,指點字畫,即轉啼為笑”。因此,和珅非常喜愛,並將書香門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誰知此子不到兩歲就夭折了,這給和家帶來很大的打擊。他因此還寫了詩詞來寄托自己的悲傷之情。其中在《七夕節得家信,聞幼兒病勢增劇,不意竟以是日夭折,悼惜之餘,感而成詩》寫到:

河漢盈盈兩淚傾,

都關離別恨難平。

雙星既有夫妻愛,

應識人間父子情。

隨後所做《憶悼亡兒絕句十首》中也有:

老來惜子俗皆然,半百生男溺愛偏;

今竟無情拋我去,幾回搔首問青天。

繈褓即知愛文章,癡心望爾繼書香。

歸家不忍看題壁,短幅長條一律藏。

學語先知父母呼,每逢退食足娛吾。

秋來歸去無聊甚,觸處傷情痛切膚。

就連豐紳殷德聽說弟弟去世的消息後,也十分悲痛。嘉慶元年他還寫了《瀘溪途次聞幼弟凶信挽詞六首》紀念弟弟:

憶得臨行見汝時,曾將果餌笑相嬉。

何期一月零三日,遂使千秋永別離。

記否親承言笑時,曾雲長幼太參差。

並期他日攻書侯,指謂吾堪作汝師。

爾我同生錦繡叢,君親恩育報難窮。

似茲富貴遭夭折,豈若貧寒得壽終。

兩載兄弟今永別,人間泉下路冥冥。

淚盈滄海千秋水,恨厭巒山萬疊青。

由此可見,和珅次子的出生給和家帶來的歡樂,以及夭折後給和家帶來的失望和痛苦。這應該是和晚年受到的最嚴重的打擊之一,同時也表現出他對子女的疼愛之情。

願殉情的吳卿蓮

和珅是乾隆身邊的大紅人,為了顯示身份,身邊自然奴仆成群,姬妾眾多。他除結發妻子馮氏外,尚有愛妾多人,以致有清人說他“後房姬妾無數”。這在封建社會並不是大不了的事,不用擔心因“包二奶”而丟官或被告發。加上和珅為了綿延香火,多娶妻妾多生子女也就有了更加理直氣壯的理由。

他的許多小妾都是各級官員為了巴結他而主動獻給他的,不僅如此,他竟然將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甚至把別人遺留下來的小妾納為己有,因此而受到許多人的非議。

妾是封建社會中地位卑下的一個階層,是值得同情的社會犧牲品。她們一般與自己的男人並沒有什麼真感情,隻是他們傳宗接代的生育機器而已。但並非都是如此,當時的她們也有不少人與他們共同擁有的男人還頗有感情,以至於有些人還會為她們喜歡的男人們犧牲自己的性命。和、和琳兄弟就有這樣的魅力。嘉慶元年,和琳死在鎮壓苗民起義的戰場上,他的愛妾殷雲卿即為他殉了葬,使和珅感歎不已。和珅被賜死後,他的不少愛妾也為他自盡了,其中就有吳卿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