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整治同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4(2 / 3)

隨後,乾隆賜劉定逌人翰林院進修了三年,又命他擔任翰林院編修。劉定逌學問深厚,性格直爽,為人也隨和,所以在翰林院過得倒也很順利。

誰料,沒過幾年,和珅的地位日益高升,很快控製了翰林院。和珅處處透著強勢,後來終於與劉定逌發生了矛盾。

和珅沒有掌控翰林院時,翰林見到掌院學士,隻行弟子(學生)禮。學生見先生,行個拱手禮就可以了。行禮時,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雙手互握合於胸前,表示尊敬即可。到了和珅兼掌翰林院,為了抖威風,他竟然要求翰林給他行跪拜大禮。

翰林中那些希望巴結和珅的,每次見了都行跪拜大禮,甚至那些有求於和珅的主動上前跪拜;有些雖然不情願,但礙於和珅的地位,不得不行禮。劉定逌算是翰林院的“老人”了,對和珅的貪汙行徑也早有耳聞,對和珅的為人非常不屑。

自從和珅入主翰林院,別的翰林見了和珅,都要跪拜;劉定逌依然堅持隻行拱手禮,真可謂特立獨行。和珅雖然掌管翰林院,卻連鄉試都沒中,是沒有功名的,有大學問的劉定逌對此更加鄙視。劉定逌的種種行為終於得罪了權大勢重的和珅,被和珅視為眼中釘。

和珅家中有很多藏書,時不時就要搬出一部分進行晾曬,免得發黴,另外也有向世人說明他是個飽讀詩書之人的意思。劉定逌覺得和珅這是在故作姿態,十分滑稽。有一天,劉定逌故意躺在一條板凳上,露出肚子來。和珅見了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劉定逌不緊不慢地回答:“我要把肚子裏的書晾一晾,免得發黴。”和珅立刻明白這是在諷刺自己,甩袖走了。

這種違逆和珅的事情多了,和珅終於惱羞成怒,隨便找了個“大考論事不如式”的理由,參奏了劉定逌一本,略施手段,就把劉定逌逐出了翰林院。

和珅把劉定逌趕出翰林院後,劉定逌空有翰林的名頭,一時之間卻生活無著落,於是到京城裏的同僚好友羅源漢家中暫時居住。羅源漢是翰林院的編修,湖南長沙人,也算是京城名宦,佩服劉定逌的才學,對劉定逌很客氣。

劉定逌雖然被罷了官,卻不太在意,生活依然悠然自得。京城有一家當鋪養了一條惡狗,不加管束,經常追咬路人,百姓告官多次,卻因他後台硬而難以成功。劉定逌決定為百姓出一口氣。

這一天,劉定逌帶著仆人來到當鋪轉悠,無意間翻看了桌上的賬本,東家看他是文人,不是做生意的,也不在意。突然,劉定逌將賬本撕得粉碎,扔到火堆裏了。東家大驚,急忙滅火取書,可惜早已化為灰燼。

東家氣的要前來打他,劉定逌的仆人對當鋪東家說:“東家不必擔心,我家主人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隻是來開個玩笑。你所有的賬目,主人看了一遍就能記在心上。我家主人喜歡吃狗肉,隻要你殺狗請他吃一頓,自然會把賬本寫出來給你。”老板見沒了賬本,隻好死馬當作活馬醫,殺了惡狗,請劉定逌大吃一頓。劉定逌果然把把賬本寫好了,賬目數字分毫不差,一時間傳為佳話。

有一天,和珅有事到了羅源漢家。和珅辦完事後,順便給羅源漢做了個人情,對他說:“聽說劉定逌在你這裏,你們是朋友吧?他也沒犯什麼大錯,你讓他出來見我吧。”

羅源漢也想趁機讓二人和解,連忙說:“和大人有大量,我這就去叫他,有什麼得罪之處,讓他給你認個錯也就是了。”

羅源漢知道,雖然和珅除了他的名,但還是翰林院的“編製”,隻要劉定逌能跟和珅和好,很快就會回翰林院上班。

不料劉定逌聽說是和珅來了,竟然拒不相見。和珅很沒麵子,心裏十分惱火,恨恨地出了羅源漢家。羅源漢好人沒做成,十分尷尬。他對劉定逌說:“劉兄何必如此固執?常言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和珅是個睚眥必報的人,你何必跟他過不去呢?”

劉定逌淡淡一笑,道:“我是當今皇上欽點的進士,禦賜的翰林,他能把我怎麼樣?京城裏哪個不知道和珅那點兒墨水,居然掌管翰林院,這是對讀書人的侮辱,我偏偏不買他這個賬,讓他知道知道,我大清讀書士人的骨氣。”

羅源漢連忙勸他道:“如今和珅權傾朝野,人人都怕他三分,就連皇上有時候都聽他的,何況你我這些小小的翰林?如今皇上對翰林院並不了解,日常事務都是和珅一手把持。你不要太過執拗,要不和珅不會放過你的。”

劉定逌不以為然:“隨他去吧。我早已看淡了官場風雲,在和珅這樣的人手下做官,我不做也罷。”

果然不出所料。幾天後,和珅就到翰林院,找個借口直接把劉定逌的名字從翰林名單中抹去了。劉定逌知道和珅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於是索性離開了生活多年的京城,返回廣西老家,結束了仕宦生涯。臨行前,劉定逌寫下“千年成此恨,耿耿不能磨”的詩句,並預言:和珅如此妄為,終究有覆滅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