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見紀曉嵐讓自己更加出醜,認為紀曉嵐是故意賣弄,暗暗生氣。紀曉嵐自恃才高,卻也不顧忌和珅的想法。
乾隆有一次出一上聯:“朝中有人常說,南方山明水秀,到處有才子。可謂:人雲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
有一次,群臣隨乾隆帝遊玩了一天,乾隆帝意猶未盡,不覺已經到了黃昏,抬頭看見天上飛來一隻白鶴。乾隆帝道:“白鶴乃祥瑞之物,哪位愛卿以白鶴為題,作詩助興啊?”
乾隆帝話音剛落,紀曉嵐不假思索,才思泉湧:“萬裏長空一鶴飛,朱砂為頂雪為衣。”誰知紀曉嵐詩還沒做完,白鶴早已越飛越遠,在黃昏中隻剩天邊一個黑點。和珅見紀曉嵐又搶了自己的風頭,早已心生醋意。見此情景立即不懷好意地道:“你看那鶴,現在明明是一隻黑鶴,何來‘雪為衣’之說?”
乾隆帝知道這是和珅有意為難紀曉嵐,他卻有意試一試紀曉嵐的應變能力,就饒有興致地說:“和珅說的沒錯,現在確實是一隻黑鶴。紀昀,你如何解釋?”
紀曉嵐也不惱怒:“皇上說的是。”說罷看了和珅一眼,接著吟道,“隻因覓食歸來晚,誤入曦之蓄墨池。”乾隆帝見紀曉嵐果然文思機智,誇獎道:“紀昀不愧是我朝大才子,不但學識廣博,而且心眼兒轉得快,作詩巧妙。”
和珅偷雞不成蝕把米,恨得牙根疼。其實和珅《四書》、《五經》無不精熟,隻是在紀曉嵐麵前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乾隆帝有一次南巡到了鎮江,群臣陪著乾隆帝遊金山的江天寺。登到山頂,乾隆帝登高遠眺,心曠神怡。一旁的和珅知道乾隆帝又想吟詩作對,於是道:“萬歲爺才學過人,不如和群臣共樂,一起吟聯作對吧!”乾隆正有此意,隻見他他遠望長江景色,悠悠吟道:“長江好似硯池波,”乾隆不愧胸懷寬廣,有帝王氣魄。他以長江為硯池,這句詩既有詩意,又有文采。
眾大臣紛紛讚歎不已,乾隆帝也自鳴得意。一旁的劉墉續道:“舉起焦山當墨磨。”恰好不遠處的焦山也是著名景色,碧波環抱,在萬裏長江之中,宛若砥柱中流,名字恰好帶一“焦”字,這句詩把焦山比做墨真是再貼切不過了,眾人暗中稱讚。和珅當然不肯落於人後,四處一望,見東北方向有一座七層孤塔,於是道:“寶塔七層堪作筆,”乾隆大喜,稱讚道:“這筆、墨、硯都有了,最後一句就差書寫了,真是妙啊!”書寫江山當然是皇帝的事,乾隆帝看到十五皇子永琰,有意讓他來這最後一句點睛之筆。
永琰才情不比乾隆劉墉,斟酌之間,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正好紀曉嵐在一側侍立,悄悄提醒了一句,永琰豁然開朗:“青天能寫幾行多。”這最後一句,雖顯得有些隨意,仿佛信手拈來,卻最為氣勢磅礴。四句詩嵌入了文房四寶,眾人齊聲叫好。乾隆帝今日得此佳句,不覺十分愜意。
和珅這次總算沒落下風,心情自然很好。他看到山頂的寺廟外有一照壁,知道皇上喜歡題詞,於是提議道:“恭喜皇上得此佳句。不如在寺廟留下題詞,讓世人瞻仰墨寶,恩澤天下,豈不妙哉?”乾隆欣然同意,但一時拿不定主意留個什麼字好。
紀曉嵐上前說:“皇上今天在這裏覽此江天,不如用‘江天一覽’四字。”乾隆一聽,此四字氣勢磅礴,郵費藏貼切,就欣然同意了。不料乾隆因年高而一時筆誤,將“覽”字寫成“監”字卻並沒有發現。幸虧紀曉嵐在一旁有意提醒,就對劉墉高聲說:“覽者,看也。”劉墉會意,也高聲回答:“正是。高山覽勝,實乃人生快事。”
乾隆立刻醒悟過來,當下又寫了一個“覽”字,寫完後,眾人更是齊聲叫好。寺裏的方丈千恩萬謝,收下題詞,後來專門在山頂建了一個石亭,讓工匠將這禦書的“江天一覽”四個字刻成石碑,豎在亭內,供後人觀賞。紀曉嵐不僅文采飛揚,而且頗為了解人的心思,不愧天下第一才子稱號。
紀曉嵐不僅才情高,而且喜好幽默,愛和大臣們開玩笑。有一次,紀曉嵐與一位官員閑談,此人腦門上長了個瘤子,紀曉嵐就對他說:“你身為朝廷命官,要注意形象,應當趕快找大夫醫治啊。”大臣道:“實不相瞞,四處求醫就是不見效啊!”紀曉嵐一臉認真地說:“我知道一位郎中,此人醫術高明,絕非一般庸醫可比。你多備好禮前去求教,定能成功除去此疾。”大臣連忙感謝紀曉嵐的關心。第二天就帶著厚禮急匆匆前去拜見。誰知那位郎中的腦袋上有顆比自己腦門上還大的瘤子,這才知道被紀曉嵐給戲弄了,隻好苦笑而回。
紀曉嵐是天下聞名的才子,眾人對他的書法也是趨之若鶩。有一次,和珅修建了一座小亭子,想請紀曉嵐題詞,以此來炫耀自己的權勢——連紀曉嵐這樣名滿天下的大學士也要為他題詞。
紀曉嵐本來不想給他書寫,怕玷汙了自己的名聲,又不好明著得罪和珅。到和珅的花園裏轉悠了半天,見和珅得意洋洋,想到這亭子說不定又是貪汙了多少銀兩才修建起來的,想來心中氣憤,便想趁機戲弄他一下。
他裝作不經意間走到竹林旁,很認真對和珅說:“《詩經》中有一篇《小雅》,是歌詠周王宮的。有一句叫“如竹苞矣,如鬆茂矣”,形容竹子碧綠青翠,鬆柏茂密。貴府花園風景秀美,何不將這小亭稱作“竹苞”?”
和珅也知道詩經中有這兩句,覺得這兩個字選得不錯,暗暗自責沒有想到這兩句。此二字很符合花園的意境,於是欣然同意。紀曉嵐就認真地寫了“竹苞”二字,文筆飽滿,蒼勁有力。和珅樂嗬嗬地吩咐下人鑲金匾額,掛在亭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