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暢遊學海,將學習進行到底(4)(1 / 3)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成才的起點。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青春期男孩的大腦、各種感官處於最活躍狀態,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能促使青春期男孩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於學習活動;能使青春期男孩在繁重刻苦的學習過程中,抑製疲勞產生愉悅的體驗。因此可以說,學習興趣是青春期男孩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並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動青春期男孩學習最實際的內部動力。那麼,青春期男孩如何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呢?

1.學習態度認真

認真是對產生興趣的重要來源。許多抱怨對學習沒有興趣的男孩就是沒有認真地對待學習,認真和興趣是成正比的,男孩的學習態度認真了,不僅會取得好成績,還能享受知識本身給自己帶來得成就感。成就感和好的成績會刺激男孩對學習的興趣,而興趣又會促使男孩更加認真地去學習,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樣,形成良性循環,互相促進,男孩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濃,甚至到入迷的地步。

2.積極期望

積極期望就是從改善男孩自身的心理狀態入手,男孩要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充滿信心,相信該學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信心。想像中的“興趣”會推動男孩認真學習該學科,從而對此學科真正感興趣。

一個男孩對學習地理毫無興趣,每次一上地理課,他就懷著一種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課鈴聲。為了培養對地理的興趣,每次上地理課之前,他就會對著地理課本說:“我喜歡你,地理!”重複幾遍之後,他覺得地理不像從前那樣枯燥無味了。他還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有關地理的書,回家後,高興地讀了起來。一段時間以後,他上地理課時開始認真聽老師講解了,還總是急不可待地盼著上地理課。

3.加強對學科本身意義的了解和認識

青春期男孩要培養學習興趣,就要加強對學科本身意義的了解和認識,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目標動機理論”,也就是要明白學習這門學科最終有什麼意義。比如說有的男孩在學習數學時,認識不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就簡單地認為,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計算。如果男孩能認識到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地位,知道學不好數學,將來想學好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都是很難的,那麼,男孩就會重新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進而也能培養自己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4.轉移興趣

這裏所說的專一興趣就是把原有的其他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以培養新的學習興趣。每個青春期男孩在童年時期都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如愛玩汽車、愛擺積木等。男孩到了高年級後,就應當去發現、了解與愛好有關的知識,比如,汽車是如何發動的?汽車的構造原理是什麼?自己所學的知識中那些和它們有關係?這樣,男孩就會把對學習的興趣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愛因斯坦中學時隻對物理感興趣,不喜歡數學,後來他在向縱深研究物理時發現數學是其基礎,便又產生了對數學的興趣。如果男孩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而對寫作非常感興趣,那麼男孩就可以通過寫作練習,體會出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對寫作的重要意義,從而增強對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戰勝厭學心理,將學習進行到底

黃凱是重點中學高一學生。黃凱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剛到重點高中時,他的學習成績不錯,在班上能排前幾名,但他逐漸發現自己在同學中不再像小學、初中那樣突出了,知識麵也不如其他同學寬,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與同學在一起聊天時,經常答不出來或插不上嘴。黃凱心裏很不是滋味,他產生了自己也說不清的威脅感,感到自己將被人甩在後頭,被人瞧不起,很苦惱。時間一長,他開始害怕到學校上學,怕見到老師和同學。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天不亮就好了;如果每天都是星期天該有多好;如果我今晚感冒了,明天就不用去上學了。

故事中的黃凱其實是出現了厭學心理,這也是很多青春期男孩會有的不良心理。男孩出現厭學心理的原因之一,是在童年階段,由於男孩在生活和心理上對父母的完全依賴,所以多數男孩對父母的管理往往表現得非常順從。有的男孩為了得到父母的欣賞或是因懼怕於父母的威嚴而努力學習,其學習動力主要是來自於父母的態度。進入青春期後,由於男孩對父母依賴性的減弱、自身獨立意識的增強,為父母而學的學習目的隨著成長逐漸失去激勵的作用。因此,在青春期階段,很多男孩會出現厭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