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嚴謹,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嚴,邏輯學、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青春期男孩讀專業書,有益於自己的學習;讀雜書,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讀成功者的書,可以培養自己高潔的情懷。這也就是說,讀書也有學問,不是隻要讀書就能獲益。那麼,青春期男孩應該如何正確地讀書呢?
1.選擇性地讀書
一位名人說過:“我們必須學會這樣的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的讀物。”讀書要有選擇,不僅是因為書籍很多,而是書籍中良莠不齊,青春期男孩如果不加選擇地讀書,很可能就會讀了一堆“垃圾書”,不但白白浪費精力,還會使自己思維混亂、趣味變得低下。
在圖書的選擇上,青春期男孩可以聽聽父母、師長和名家的推薦意見。中國教育部門為中學生規定了一批必讀書,包括中國和外國的古典名著。這些書對於青春期男孩的學習和成長都是很有利的。
2.擴大讀書範圍
讀書的目的有多種,有的男孩讀書是為了消遣,有的男孩是為了學習實用知識,也有的男孩是為了充實自己的人生。從讀書的最佳目的講,青春期男孩應該在消遣和實用之外,更注重人生的充實。這就要求男孩不要隻讀些武俠小說這類消遣性的書,而應該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社會科學讀物、科普讀物等。這樣的書籍能使青春期男孩開闊視野和心胸,有助於人格的完善。
另外,青春期男孩讀書也不要隻讀自己偏愛的作者的書。隻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因為這樣男孩就得不到多方麵的優點。這就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到的知識就非常有限。
3.學會精讀和泛讀
為了解決書多和時間精力有限的矛盾,青春期男孩可以采取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辦法。這也就是說,對於必須讀的書仔細閱讀,而對於隻需大致了解的書則粗略一些。陶淵明好讀書,他的方法是對已知的內容或不重要的內容“不求甚解”,而對於重要的內容或有新意的內容則“每有全意,欣然忘食”。
當然,泛讀也絕不是讓青春期男孩不動腦子地機械讀書,而是要先注意其中的閃光點,一有發現,這閃光點的部分就會成為精讀的內容。這種讀書方法需要一個鍛煉的過程,如果男孩讀書經驗尚少,還是應以精讀為主,寧可初期讀得慢一些,也不可“一目十行”地囫圇吞棗。
4.吸收書中的知識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過:“我讀書的方法總是以‘定量’‘有恒’為主,不切實際的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記憶。”讀書是為了獲得知識,而不是圖“眼飽”,這就如同一個人吃了許多食物,胃部卻沒有消化吸收,隻會對身體有害。因此,青春期男孩在讀書時不僅要重“量”,同時也要重“質”,要及時吸收書中的知識,這才是讀書的真正目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青春期男孩的記憶就像是很多抽屜一樣,男孩記下的東西,會任意地存放在其中一個抽屜中,但是當男孩需要它們的時候,就必須知道自己存放的具體位置,而所謂的忘記,就是忘記了放在哪個抽屜裏了。這個時候男孩需要一些外在的輔助來幫助自己回憶,這些輔助就是“爛筆頭”的作用。所以,青春期男孩合理的做筆記是很重要的,可以輔助記憶。
某教育研究機構曾對北京市的部分中學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除了很少一部分同學能夠做好筆記,其他同學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味地隻顧埋頭記筆記,大腦和手始終處於機械而緊張地“錄製”語音符號中,可是合上筆記本想想老師究竟講了些什麼,腦子裏又是空空的,隻好再花大量時間去看筆記,其結果是“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翻開他們的筆記,就會發現本子裏的有些頁麵密密麻麻,全是老師在黑板上的東西,但內容混雜,沒頭沒尾,顯然沒有聽懂老師的講課;另一種情況是上課時隻是專心聽講,不做課堂筆記,雖然自己覺得課堂上老師講的都聽懂了,可是複習時卻找不到線索,這樣也影響了學習效率。
青春期男孩在課堂上,恰當、合理地做好筆記是非常重要的。總得來講,筆記有五個作用:幫助男孩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整理自己的思路,加深思考;從眾多資料中有目的地整理出有用的東西,從而培養處理資料的能力;通過學習過程的記錄,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使模糊的認識和疑點變得明確。那麼,青春期男孩怎樣才能做好課堂筆記呢?具體來說,男孩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