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龔秋霞去香港,進入大中華影業公司,第一部影片主演了大中華的開山之作《蘆花翻白燕子飛》,演唱了同名主題歌。同年在周璿主演的《各有千秋》中出演女二號,又主演了《苦戀》。1947年先主演《朱門怨》,又和陳娟娟、陳琦、張帆一起主演了《四美圖》。這部影片由龔秋霞的丈夫胡心靈執導。早在上海時期,這四位女明星就曾聯合主演過李萍倩執導的《四姐妹》,拍完影片,她們真的義結金蘭,生活中真的成為“四姐妹”了。這次陳琦、張帆和陳娟娟,應“大姐夫”胡心靈之邀,由上海飛香港,拍攝《四美圖》。由於片中“四美”都有一副好嗓子,胡心靈在片中安排了多首插曲,讓她們都能一展歌喉,使影片以歌取勝。龔秋霞演唱的是《我在呼喚你》和《郊遊曲》,她的歌聲依然甜美亮麗,受到歡迎。
1948年,吳村從新加坡回到上海,為大同影片公司籌拍歌舞片《柳浪聞鶯》,邀白光和龔秋霞聯袂主演。龔秋霞欣然接受邀請,從香港回到上海。在這部歌舞片中,龔秋霞和白光合唱了吳村詞、黎錦光曲的主題歌《柳浪聞鶯》,青山詞曲的《湖畔四拍》;她自己獨唱了吳村詞曲的《初陽》、《宵之詠》以及吳村詞劉如曾曲的《女神》。吳村寫的這些歌詞,充滿了滄桑之感,可能隻有龔秋霞懂得他詞中的含義吧!
這部影片是龔秋霞在中國上海拍的最後一部影片。拍完這部影片,龔秋霞回到香港,為益華影業公司主演了一部《相思債》,演唱了一首馬凡陀詞、黃貽鈞曲的《路邊采一朵鮮花》。
50年代初龔秋霞正式移居香港,進入大長城影片公司,參與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白光主演的《蕩婦心》。1951年在白光、嚴俊主演的《血染紅海棠》一片中她出演女二號,演唱了片中插曲《祝福》。這首歌在港台和東南亞十分走紅。她除了拍戲還擔任大長城影片公司的演員室主任,盡心盡力地培養新人。她在香港又為“百代”灌錄了二十多首歌曲的唱片,1956年出版了最後一批唱片後退出歌壇。
1990年5月9日,72歲高齡的龔秋霞,和張萊萊、藍娣等當紅歌星一起參加新加坡“樂齡之鄉”籌募基金《懷舊之夜》的義演,在觀眾的熱烈掌聲中,她登台重唱了《秋火伊人》,她那憂怨的歌聲使許多觀眾熱淚盈眶。
1993年10月,龔秋霞隨香港電影代表團到上海參加國際電影節,回到闊別四十多年的故土,龔秋霞頗有不勝滄桑之感。她來到居住多年的故居—明德裏,探望了那裏的親友。
在電影局舉辦的聚餐會上,龔秋霞見到了許多當年電影界的老朋友。著名演員顧也魯40年代多次和龔秋霞一起扮演銀幕情侶,老友重逢,暢敘往事,倍感親切。顧也魯送給龔秋霞一張1942年他們在影片《薔薇處處開》中一起劃船的劇照,龔秋霞高興地說:“這比什麼禮物都寶貴!”
2005年春節,中央電視台10頻道播出《100年的歌聲》,87歲的龔秋霞坐在輪椅上,由女兒推著亮相熒屏,這是她最後一次和觀眾見麵。秋天來臨時,秋姐於香港逝世,龔秋霞的名字和《秋水伊人》將長留人間。
從“小鸚哥”到“銀嗓子”——姚莉的歌壇生涯
姚莉1934年開始到電台唱歌,很快贏得了知名度,成為人們喜愛的歌壇童星。1935年創刊的《歌星畫報》,第一期的封底就是姚莉的照片—她匍伏在草地上,歪戴著一頂大蓋帽,微笑著注視著鏡頭,很難想到眼前這個一臉稚氣的小女生,竟是歌壇的一顆小童星了。
這一期的《歌星畫報》,在《歌星介紹》欄內,刊出了一位署名“嘉”的作者寫的一篇題為《姚莉》的短文,不到百字的文章,卻把姚莉的特點寫得十分形象生動—
一顆歌界的童星,光明閃耀的小天使,她具的嬌小玲瓏的身段,活潑天真的姿態,美麗可愛的臉蛋兒—她,她給我的形象優美極了!—她的特長,就是那黃鶯兒般嬌嗔的珠喉,當她的歌聲,從麥克風裏傳出來時,悅耳極了!使你聽了比唱催眠曲還來得有勁,諸位晚上不妨試聽聽她的娉娉的鶯聲,在六時到七時的(一○四○)或在九時到十時的(一○八○)。
也許是編者十分喜愛這個歌界小童星吧,《歌星畫報》第二期,刊出了姚莉和她的姐姐姚英、哥哥姚敏的多張照片。在一張比第一期封底還稚氣的姚莉小照旁邊,寫有“小鸚哥”三個字。人們把她比作“小鸚哥”,她的可愛就可以想象了。《小鸚哥》是黎錦暉的一首兒童歌舞表演曲,姚莉播音時唱過這首歌。就在這一期的《歌星作品集》欄內,還發表了一篇署名“姚莉”的文章,標題是《瞎七搭八》。當時的姚莉14歲,文章是否請人代筆,無從考證,抄錄下來,可以使我們了解姚莉出道的時間,她演唱的第一首歌、參加的第一個歌唱團體等內容,文如下:
這樣精彩的畫報,可算得是少見的,裏麵一幀幀歌星們的廬山麵目,真是名貴極了!我曉得歌迷們對於歌星們是隻有聲的縈回,可沒有容的影象,真所謂隻聞其聲而不見其人,所以,橫一封信索照片,豎一封信討照片,哈!現在可不必了,因為這專載歌星照片的《歌星畫報》出世了!大凡是歌唱界的先生小姐們,莫不搜羅,愛好音樂歌唱的歌迷們,怕不是人手一冊嗎?並且還有各歌星的大作,一篇篇的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我看了就引起我的欣羨,我可不是歌星,在歌唱界倒也混了快一年了!我現在姑且瞎塗一篇,就當我瞎七搭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