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初,李麗蓮主要以歌舞明星的身份話躍在舞台上,她先是“曦社”的女主角,“曦社”在上海公演《王昭君》,李麗蓮扮演王昭君,一曲《昭君怨》,傾倒無數觀眾,她被稱為“曦社”的女王。不久,她被“集美歌舞社”邀請去掛頭牌,主演《王昭君》,她以粵曲曲調演唱的《昭君怨》又是一片讚美之聲。
歌舞團時代結束,1936年11月,李麗蓮曾參與舞台劇《賽金花》的演出。1937年在“明星”影片《壓歲錢》、《社會之花》和《夢裏乾坤》中扮演過不太重要的角色,影壇上她沒有走紅。後來她去了延安,1938年,李麗蓮和當時在延安的德國人李德結婚。李德1933年9月被共產國際任命為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軍事顧問,一貫執行共產國際的錯誤路線,導致了紅軍反圍剿的失利,不得不放棄中央蘇區,舉行了兩萬五千裏長征。到達陝北後,他和李麗蓮結婚。1939年秋,李德被要求回蘇聯述職,他提出要求妻子李麗蓮和他同行,未獲批準,他和李麗蓮的婚姻至此結束。李麗蓮在延安曾擔任過延安魯藝音樂係的助教,是秧歌劇的開創者和傳播者之一。在延安曾和歐陽山尊一起演出過《兄妹開荒》並和歐陽山尊結婚。1949年以後,曾任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和對外聯絡部部長,後與歐陽山尊離異,1965年病逝於北京。
秋水伊人——龔秋霞
《秋水伊人》是龔秋霞的成名曲,詞曲作者賀綠汀當時是明星影片公司的音樂科長兼作曲股長,他的詞曲都有很高的藝術品位,這是他為“明星影片《古塔奇案》創作的一首具有藝術歌曲特征的電影歌曲。龔秋霞1936年進明星公司歌唱演員訓練班,師從賀綠汀學習聲樂,打下了良好的聲樂基礎。《古塔奇案》是龔秋霞1937年為“明星”拍攝的四部影片中的第三部。第一部是劉呐鷗編劇、吳村導演的《永遠的微笑》,胡蝶、龔稼農主演,龔秋霞出演女二號;第二部是夏衍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壓歲錢》,龔秋霞出演女一號。賀綠汀為這部影片譜寫的主題歌《新的生命》,由孫師毅作詞,龔秋霞演唱,沒有流行起來。
《古塔奇案》插曲《秋人伊人》,是鳳珍思念心上人明德時含淚演唱的。這首歌的第二段歌詞,是十年後小珍長大成人,亞農強迫她嫁給錢家時,因思念母親而唱出的心聲。曲調相同,歌詞不同,當年原是兩首歌,第二段詞的歌名叫《思母》。現在,兩段詞合成一首歌,歌名就叫《秋水伊人》了。
《秋水伊人》經龔秋霞演唱,由“百代”灌錄唱片後,迅速走紅歌壇,龔秋霞成為因演唱電影歌曲成名的紅歌星。隨著時光流逝,她在這部影片中的銀幕形象,在人們的記憶中已逐漸模糊,連她的丈夫胡心靈1984年在台北接受采訪時都記不清《古塔奇案》的情節了。隻有《秋水伊人》這首歌一直流傳下來,成為傳世名曲。聽到《秋水伊人》人們就會想到龔秋霞;說起龔秋霞大家就會想到《秋水伊人》。《秋水伊人》和龔秋霞已經融為一體了。
70年代以來,台港歌星姚蘇蓉、徐小鳳、奚秀蘭都重錄過《秋水伊人》的唱片,但她們都沒能唱出“秋姐”的韻昧來。
龔秋霞原名龔莎莎、龔秋香,1918年12月4日生於江蘇崇明(今屬上海市)。十一二歲時龔秋霞在學校裏就一麵讀書一麵學習唱歌跳舞。當時學的主要是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和歌舞表演曲,像《麻雀與小孩》、《三蝴蝶》、《葡萄仙子》等等,也學唱《毛毛雨》等時代曲。她當時以練舞蹈的基本功為主,水手舞、劍舞、踢踏舞等舞蹈她都下苦功夫學習,常在學校的懇親會之類的場合表演,也常被邀請到校外去演出。組織她們排練演出的魏縈波老師,原是黎錦暉1927年創辦的“中華歌舞專門學校”的舞蹈老師,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赴南洋群島巡回演出,魏縈波沒有隨團前往,留下來另謀職業,在一所小學裏教體育和音樂,龔秋霞就是這所小學的學生。不久,魏縈波正式組建“梨花少女歌舞團”,1930年改稱“梅花歌舞團”。同年龔秋霞進入“梅花”,開始隨團在國內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她歌聲甜美圓潤,舞藝精湛,很快和張仙琳、張綺、蔡一鳴、徐粲鶯一起,贏得了“梅花五虎將”的美稱。
1934年—1935年,龔秋霞開始為“百代”灌錄兒童歌曲的唱片,據“百代”唱片目錄記載,兩年時間“百代”以“麗歌”商標為她出版的兒童歌曲唱片,有《嘻嘻笑》、《吹喇叭》、《賣報歌》、《飛行機》、《跑馬》、《火車》等十多首。其中的《賣報歌》是聶耳著名的兒童歌曲,曾很流行。這兩年是中國流行歌曲廣泛流行,火爆走紅的年代,龔秋霞既不到電台播音,也沒有參加“播音歌星”競選,她隻是“梅花歌舞團”表演歌舞劇和歌舞表演曲的歌舞明星,直到1936年離開“梅花歌舞團”,她還沒有登上流行歌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