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王人美和金焰為“新華”主演了抗戰題材的影片《壯誌淩雲》,演唱了片中插曲《拉犁歌》,由百代公司錄了唱片。《壯誌淩雲》上映後,反響熱烈,王人美又主演了吳永剛編導的《黃海大盜》,這部影片拍得不成功。1938年,上海已淪為孤島,王人美和劉瓊為“新華”主演了影片《離恨天》。這部影片的兩首插曲—《玫瑰花開》和《春花秋月》,都由吳永剛作詞,黎錦光譜曲,王人美演唱。這一年,嚴折西為王人美寫了一首《盼郎歸》,黎錦光為她寫了《賣梨膏糖》和《賣餅兒》,這三首時代曲都由“百代”錄了唱片,反響平平,在歌壇,王人美已經沒有昔日的威風了。
1938年,日本侵略者強迫金焰與他們合作拍片,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夫妻雙雙逃離了上海。經香港輾轉桂林、昆明、重慶,1940年她和金焰在重慶一起參加了中央電影攝影場攝製的影片《長空萬裏》的演出。由於生活顛沛流離,夫妻聚少離多,他倆的感情出現了危機。據王人美在她口述的回憶錄《我的成名與不幸》中說:“抗戰爆發後,我和金焰缺少共同生活,他認為丈夫應該養活妻子,不讚成我自己參加大鵬社,更反對我報考美軍打字員。他不理解我,認為我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我們的離異既沒有吵鬧也沒有眼淚……,我覺得夫妻之間即使愛情已經消失,友情仍然可以存在。愛情有時是自私的占有,友情卻是無私的依存。”
和王人美親如姐妹的黎莉莉,1932年為“聯華”主演無聲影片《火山情血》,從而走上銀幕。1933年又為“聯華”主演了無聲影片《天明》,在阮玲玉主演的《小玩意》中出演女二號。1934年在王人美主演的《漁光曲》火爆上映時,黎莉莉主演的無聲片《體育皇後》也很走紅。這部影片充分展示了黎莉莉的青春和健美,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黎莉莉在南洋高商讀書時,是校運動會的百米冠軍,在上海遊泳館的揭幕式上表演過跳水,她演“體育皇後”得心應手,輕鬆自如。隻是這幾部影片都是無聲片,沒有機會使她一展歌喉。1934年她和金焰、陳燕燕一起主演了配音有聲片《大路》,她扮演的茉莉姑娘,唱了一首《新鳳陽歌》。這首歌由安娥作詞,由任光根據安徽民歌《鳳陽花鼓》改編。這部影片被稱為《漁光曲》的姊妹篇。《新鳳陽歌》雖不及安娥作詞、任光譜曲的《漁光曲》那樣紅遍海內外,也曾廣泛流行。在黎莉莉灌錄唱片的目錄裏,有兩張《老鳳陽歌》的唱片,都由百代公司錄製,重複錄製說明黎莉莉的歌當時還是很受歡迎的。1935年她主演的《秋扇明燈》仍是無聲片。1936年莉莉和金焰一起主演了影片《到自然去》,和金焰一起演唱了主題歌《自然的孩子》;同年在張翼主演的《狼山喋血記》中領唱了主題歌《狼山謠》;1937年在離開上海前,又在她主演的影片《如此繁華》中唱了同名主題歌。這些電影歌曲都錄了唱片,但在當時的歌壇上,莉莉沒有王人美的名氣大。除了時代曲、電影歌曲,黎莉莉還錄過多首黎錦暉歌曲的唱片,有《醉臥沙場》、《夜戰場》、《得勝凱歌歸》、《天下太平》等多首。
灌錄過許多唱片的黎莉莉沒有走“歌影雙棲”的路線,她的成就主要在銀幕上。7年中她塑造了多個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和阮玲玉、陳燕燕、王人美一起,被稱為“聯華”的“四大名旦”。
抗日戰爭爆發後,黎莉莉去了武漢中國電影製片廠,1938年與高占非聯袂主演了《熱血忠魂》。此期間與“中製”技術科長羅靜予結為夫婦,後隨“中製”轉移到重慶。1939年香港大地影業公司拍攝蔡楚生編導的《孤島天堂》,由於香港不容易找到會說普通話的女演員,力邀黎莉莉出演女主角。當時黎莉莉雖已懷孕,還是由重慶趕去香港,生下孩子的第四天就參加拍片。她在片中扮演一個舞女,又一展歌喉演唱了當時紅遍海內外的《何日君再來》和《鬆花江上》。這部影片在香港、重慶和東南亞都引起轟動。
拍完《孤島天堂》,黎莉莉接到重慶急電“有任務速歸”。1940年1月1日她飛返重慶,3月即隨影片《塞上風雲》攝製組出發趕赴內蒙。在內蒙拍了九個多月,影片上映已是1942年2月。回到重慶後,1944年又主演了《氣壯山河》和《血濺櫻花》兩部抗日影片。
1939年10月黎錦暉也來到重慶,黎莉莉的丈夫羅靜予擔任中國電影製片廠廠長,一個人住在重慶時,一日三餐都由黎錦暉的夫人梁惠方大姐負責,他們像一家人一樣親密相處。
1945年,王人美和金焰正式離婚。回到上海,她為昆侖影片公司主演了《關不住的春光》,此片的同名主題歌由百代合唱隊演唱,王人美領唱。另一首插曲《青春的夢》由王人美演唱。這兩首歌都由“百代”錄製了唱片。此期間,黎錦光和李厚襄還為她寫了《不倒翁》和《洞庭月》兩首時代曲,由百代灌錄了唱片,這是王人美為中國流行歌壇留下的最後兩首歌。1948年王人美去香港,1950年回到上海,進入長江電影製片廠,1951年主演了影片《兩家春》,這部影片被文化部評為1949年—1955年的優秀影片,王人美也受到了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