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裏來菊花黃,陣陣的微風在迎麵吹,吹動了我的破衣裳。穿過了大街走小巷,為了吃來為了穿,晝夜都要忙。沒工作也得吃碗飯,也得住間房,哪怕老板娘,作那怪模樣。成敗不是從天降,生鐵久煉也成鋼,也成鋼。隻要努力向前進,那怕高山把路擋。遇見了一位好姑娘,親愛的好姑娘,天真的好姑娘。不用悲,不用傷,前途自有風和浪,穩把舵,齊鼓槳,哪怕是大海洋。向前進,莫彷徨,黑暗盡處有曙光。
關露,本名胡壽楣,祖籍河北省延慶府宣化縣,1907年出生於山西省右玉縣。1926年為“逃婚”離家出走到上海,曾就讀於南京中央大學,在校時就開始創作,發表散文,後又寫詩歌,1932年加入“左聯”。她1935年10月開始編輯《生活知識》月刊的文藝專欄,使這一專欄成為“左聯”作家發表作品的重要陣地。1936年,關露的詩集《太平洋上的歌聲》出版,引起強烈反響,也在這一年,她為影片《十字街頭》的插曲《春天裏》寫了歌詞,1937年影片上映,很是轟動。她自己創作,也翻譯外國的文藝評論文章和外國的文學名著,高爾基的著名散文《海燕》就是她翻譯的。
1939年1月,關露在香港接受廖承誌和潘漢年代表組織交給她的任務—打入汪偽特務機關總部“76”號,收集情報,策反汪偽特工總部頭子李士群。
她被人視為“文化漢奸”。受人歧視,被人唾罵,她忍辱負重地完成組織上交給她的任務。待到曙光來臨時,她卻長時間裏戴著“特務嫌疑”、“漢奸”的帽子,“肅反”和“文革”中她兩次被捕,十年的牢獄生活,她受盡了折磨,直到1982年才得到平反昭雪,不久她就逝世了。
《何日君再來》的詞作者——黃嘉謨
黃嘉謨,“新感覺派”著名作家,1935年進入藝華影業公司任編劇。他連續為“藝華”創作了《化身姑娘》(上、下集)、《喜臨門》、《百寶圖》、《滿園春色》和《海天情侶》等五個劇本,攝製成影片於1936年—1937年陸續上映。這五部影片,隻有《滿園春色》有一首同名插曲,由劉雪庵寫詞譜曲。直到1937年,“藝華”籌拍《三星伴月》時,編導方沛霖才請黃嘉謨為這部影片寫了一首歌詞,歌名叫做《何日君再來》。經劉雪庵以當時盛行的探戈節奏譜曲成歌後,隨著影片的上映和唱片的發行,這首歌紅爆了上海灘,又很快傳遍東南亞和日本。這是黃嘉謨第一次為電影歌曲寫歌詞,他一鳴驚人,這首歌詞成為他在詞壇的成名之作。
黃嘉謨是一位著名作家,文學上的修養和功力,善於描寫人物內心情感的大手筆和優美流暢的語言,使這首歌詞極有藝術品位,讀這樣的歌詞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何日君再來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白)來來來,喝完了這杯再說吧。
(唱)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曉露濕中庭,沉香飄戶外,寒鴉玉樹棲,明月照高台。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白)來來來,再敬你一杯。
(唱)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玉漏頻相催,良辰去不回,一刻千金價,痛飲莫徘徊。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白)來來來,再敬你一杯。
(唱)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停唱陽關疊,重擎白玉杯,殷勤頻致語,牢牢撫君懷。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白)哎!再喝一杯,幹了吧!
(唱)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這四段歌詞寫出了《三星伴月》女主人公王秀文和初戀情人薑宗良因誤會喝酒話別時的離情別意。其實,王秀文和薑宗良的關係並沒有徹底決裂,他們期望的是重歸於好,故而才一再問“何日君再來?”誤會使王秀文痛苦、哀怨,她借酒排遣心中的煩惱,明知“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卻還是忍不住“淚灑相思帶”。多麼寶貴的相守時光,一去不再複返,不再唱那送別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吧,舉起杯來喝酒,殷勤地話語,要的隻是一句回答:“何日君再來?”
詩意纏綿,情真意切,既為這首歌定名《何日君再來》,就不能認為它頹廢、消沉,這是劇中人的心聲,不如此描寫就不是成功之作了。
1939年,黃嘉謨為“華成”影片《雲裳仙子》的主題歌寫了歌詞,也是詩情畫意,但沒有流行。
1940年,黃嘉謨為中國聯美影片公司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寫了三首歌詞,由韓蘭根、張翠紅和嚴華對唱的《長亭十送》,把韓蘭根(書童)的詼諧幽默,祝英台的癡情和梁山伯近乎傻氣的憨厚,在輕鬆愉快的格調中表現得十分到位。祝英台回到家中被父親許配給馬家,日夜思念的梁山伯遲遲不見到來,她的一曲《相思曲》,唱出了“滿腔血淚哭雲天”的悲痛,同樣不能說這樣的歌詞頹廢、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