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3樂章 “學院派”作曲家與流行歌曲1(1)(1 / 3)

孫瑜、孫成璧和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

孫瑜不是作曲家,中國的第一首電影歌曲卻因他而誕生。1930年,他在為聯華影業公司編導影片《野草閑花》時,親自作詞,由他的弟弟孫成璧譜曲,創作了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采用蠟盤發音方法,在放映電影時播放唱片,造成影片中人物在唱歌的效果。這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影片上映後十分轟動,特別是由飾演男女主人公的金焰和阮玲玉親自演唱了這首歌,首開電影明星親自演唱電影歌曲之先河,這是孫瑜在中國電影歌曲曆史發展過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當時的大中華唱片公司和新月唱片公司,分別以中樂和西樂伴奏,為《尋兄詞》錄製了兩套唱片,連同歌曲的單行本一起,在電影上映時出售,人們爭相購買,《尋兄詞》廣泛流傳。從此,電影歌曲成為流行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孫瑜,原名孫成嶼,是中國第一位“科班出身”的電影編導。祖籍四川自貢,1900年3月21日生於重慶,1919年考入清華大學,1923年赴美國留學,攻讀文學、戲劇、電影和電影攝影。孫瑜1926年學成回國後,1927年進入長城畫片公司任編導。他的處女作是無聲片《漁叉怪俠》(一說這部影片的片名是《瀟湘淚》)。他在這部影片中安排了一首由劇中人吹簫,片上出字幕的歌曲,放電影時在現場播放灌好的唱片,這是中國電影無聲時代的第一首歌曲。1929年,孫瑜又在為“聯華”執導的影片《故都春夢》中,穿插了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霸王別姬》中舞劍的片段,放映電影時從擴大器裏放出音樂來配合片中的動作。經過這些實踐和準備,1930年,孫瑜終於推出了中國的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

為中國電影歌曲開創了曆史先河的孫瑜,在1930年—1937年為聯華影業公司擔任編導期間,共為“聯華”拍攝影片14部(編劇3部、導演1部、編劇兼導演10部),引起轟動的名片有《故都春夢》、《野草閑花》、《野玫瑰》、《共赴國難》、《火山情血》和《大路》。他的導演風格不斷追求創新,努力使自己編導的影片形象生動,藝術手法新穎,思想健康,格調優雅,受到觀眾,特別是知識分子、青年學生的喜愛,他被稱為“詩人導演”。聯華8年,孫瑜的一個重要貢獻,是他發現和培養了一批中國電影史上優秀的人才。金焰、王人美、陳燕燕、黎莉莉……都是因主演他的影片走紅影壇的,因而他還被人稱為“伯樂”。

1937年抗戰爆發,他隨救亡演劇隊去武漢後去重慶。1940年在重慶編導了影片《長空萬裏》,1941年又編導了《火的洗禮》。抗戰勝利返回上海,進昆侖影業公司。50年代因編導《武訓傳》受到猛烈抨擊和批判。

《尋兄詞》的曲作者孫成璧,孫瑜的三弟,是一位醫生。這位譜寫了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的人,查遍大百科全書和中國音樂家辭典都沒有他的名字。其實,就憑一首《尋兄詞》,他也應該在中國電影音樂的發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寫曆史的人們,請不要忘記他吧!

任光和《漁光曲》

《漁光曲》是任光為聯華影業公司1934年出品的電影《漁光曲》譜寫的同名主題歌。影片的編導蔡楚生,1933年9月開始投入《漁光曲》的拍攝,同時,任光也開始了《漁光曲》的創作。1934年5月開始,新華歌劇社、妙音團、玫瑰團、甜歌社等播音團體,先後有汪曼傑、歐陽菲莉、陳競芳、馬陋芬等十幾名男女歌星,在“友聯”、“東方”、“利利”、“華東”等多家電台播唱過這首歌。1934年6月14日電影《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引起了轟動。那一年上海遇到60年沒有過的高溫天氣,但《漁光曲》竟連續放映84天,打破了明星的影片《姊妹花》連映64天的最高記錄。這部影片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聲影片,是一部配音片。用蠟盤發音的方法在放映電影時配放錄音。由片中飾演女主角小貓的王人美配唱的主題歌《漁光曲》萬人傳唱,她灌錄的10萬張唱片迅速被搶購一空。“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的歌聲像插上翅膀一樣,飛向全國,飛往香港和東南亞。據1934年9月16日出版的《聯華畫報》報道,“……這部片子有了這驚人的收獲,於是引起歐美人士之極大注意。最近,已為法國文學家、法國作家聯合會副會長德化勒氏以重金購去全歐放映權,以介紹中國文化於歐洲大陸。法文拷貝早經寄往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