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2樂章 流行歌壇著名作曲家排行榜(11)(2 / 3)

1943年成名的白光,第一次灌錄李厚襄時代曲的唱片已是1948年。年近30的白光,從感情到事業都已經曆了許多人間滄桑,李厚襄為她寫了一首充滿滄桑之感的《魂縈舊夢》,白光用她深沉的女中音把這首歌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扣人心扉,成為李厚襄和白光上海時期的最後一首名曲。由此,白光和李厚襄成為好朋友。1949年他們都去了香港,李厚襄主理香港大長城唱片公司期間,白光成為“大長城”旗下的歌手。李厚襄不僅為白光出版她唱過的名曲,還繼續為她譜寫時代曲和電影歌曲。1951年白光主演影片《血染紅海棠》,李厚襄親自為片中插曲《東山一把青》寫詞譜曲,這首歌成為白光久唱不衰的名曲,直到1978年她還在新加坡的舞台上演唱這首《東山一把青》。

李厚襄與周璿

李厚襄十分喜歡周璿,他愛著周璿、戀著周璿。但他一直以君子的風度和周璿相處,從不越雷池一步。他非常希望周璿也能喜歡他。

周璿對李厚襄,卻是隻把他看作給自己寫過《憶良人》、《真善美》等好歌的作曲家和為人忠厚,值得尊敬和信賴的兄長。

李厚襄不停地為周璿寫歌。《憶良人》之後,由“百代”為周璿灌錄唱片的李厚襄的時代曲有《蝴蝶飛》、《候郎曲》、《你太美麗》和《新月吟》:由“勝利”灌錄唱片的有《大地之春》、《恨事多》、《秋風》、《望星兒》、《妹相思》、《玫瑰》等。

1946年,周璿去了香港,她灌錄李厚襄時代曲的數量減少,隻有《燕春歸》和《不要唱吧》兩首。

李厚襄和周璿沒能成為戀人,但在長期的交往與合作中,二人之間卻建立了純潔、無私的友誼和感情。周璿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總是向李厚襄傾訴和求助。1950年7月20日周璿從香港回到上海,行前,她把唱片和股票都交給了李厚襄保存。周璿生下兒子周民三個月之後還寄照片給李厚襄。周璿生活遇到困難時,李厚襄不斷寄錢給周璿,周璿在信中總是向李厚襄表示萬分的感激,也向李厚襄訴說心頭的苦悶和不愉快,希望李厚襄告訴她應該怎麼處理遇到的難題,並稱李厚襄是她最好的朋友。

李厚襄對周璿的關懷、幫助,在歌影圈被人稱道,有人稱他“義士”,有人稱他“孟嚐君”,李厚襄的為人可見一斑。

周璿一生演唱的李厚襄的歌曲,最堪傳世的是《真善美》,李厚襄和周璿的友誼不正是“真善美”的象征嗎?

香港時期的李厚襄

1949年,李厚襄的弟弟李忠民在香港成立了一個“大長城唱片公司”,邀李厚襄去香港為他主理公司的創作和唱片出版事宜。移居香港的李厚襄,第一件輝煌的業績是為張善琨的長城公司的第二部影片《血染紅海棠》譜曲作歌。影片轟動了香港和東南亞。李厚襄為這部影片創作的兩首插曲—《東山一把青》和《祝福》是流行歌曲創作基地由上海遷往香港初期的優秀作品也是李厚襄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大長城唱片公司的出版事宜,在李厚襄的主持下迅速打開了局麵。初期在新加坡的雜誌上刊登的時代流行唱片總目錄,一次推出100餘首時代曲,有李厚襄的作品也有陳歌辛、姚敏的作品。1950年出版了周璿專輯七八張,白光也連續出版專輯,包括她的《山歌》、《歎十聲》、《東山一把青》、《送情郎》、《禿子溺坑》、《想上樓台》等多首。上海時期的紅歌星龔秋霞、姚莉、張露、逸敏等人來到香港後,都在“大長城”灌錄唱片。這些唱片不僅在香港暢銷,還遠銷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1950年—1953年是“大長城”的黃金時期,也是李厚襄的黃金時期。

1952年底,百代唱片公司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開始招攬上海時期的名歌星和創作人材,李厚襄既為“大長城”譜曲,也參與“百代”的創作。隨著“百代”力量和聲勢的壯大,“大長城”終因競爭不過“百代”,於1956年結束了營業。同年,一家歐洲資本的唱片公司—飛利浦唱片公司在香港成立,李厚襄轉而進入飛利浦,仍然主持這家唱片公司的製作部門。重新複出的白光、歌壇新星張萊萊、顧媚、江玲、崔萍,都是飛利浦旗下的紅歌星,顧媚此期間因演唱李厚襄創作的《母親,你在何方》而一舉成名。

香港時期的李厚襄,為中國時代曲的承前啟後作出了貢獻。

李厚襄1916年出生於浙江寧波,沒有進過音樂學府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是中國流行歌壇的又一位自學成材的著名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