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登場迅速走紅
1940年,百代公司為歌影雙棲明星龔秋霞灌錄了一首新歌,歌名叫作《丁香樹下》,詞曲作者是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李厚襄。就是這首《丁香樹下》,使李厚襄瀟灑地登上了流行歌壇,一位新人出道了。
李厚襄登上流行歌壇是有實力也是有充分準備的。和《丁香樹下》一起交給唱片公司,很快灌錄了模版的還有姚莉的《可愛的秋天》、《喜相碰》、白虹的《郎是春日風》和周璿的《憶良人》。《丁香樹下》和嚴個凡為龔秋霞譜寫的《溜冰曲》灌錄在一張唱片的A、B麵,編號是35506。差不多同時投放市場的是姚莉的《可愛的秋天》,唱片編號是35508。隨後就是白虹的《郎是春日風》,編號35511;周璿的《憶良人》編號35515;姚莉的《喜相碰》是35516,如此集中,連續地推出唱片歌曲,李厚襄很快就走紅了。
當時的流行歌壇,最著名的歌星隻有周璿、白虹、龔秋霞和姚莉,其它歌星被稱為“二線歌手”,她們在歌壇的地位無法和上述四位相提並論。李厚襄一出道就由四位歌壇最負盛名的紅歌星連續灌錄、推出他的時代曲唱片,說明他有實力,也有充分準備。
李厚襄的第一首歌《丁香樹下》,被香港三聯書店2000年11月出版的《時代曲的流光歲月》的作者黃奇智先生稱為“龔秋霞上海巔峰時期的代表名曲”之一。隻是由於年代久遠,在許多老歌迷的記憶裏都不記得這首歌。
姚莉演唱的《可愛的秋天》,唱片一經問世就火爆走紅,一直紅到1949年。除了灌唱片,這首歌還在當時出版的歌集上發表。發表時多以《秋滿蕪村》為歌名,詞曲作者則署名“呂寧”。有兩本歌集還出現了前麵印有署名“李厚襄作”的《可愛的秋天》,後麵又印有“呂寧作”的《秋滿蕪村》,詞曲完全相同。不知是編者粗心,還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白虹演唱的《郎是春日風》,更是李厚襄的成功之作,“郎是春日風,儂是桃花瓣,但等郎吹來,儂心才燦爛……”白虹渾厚甜美的歌聲,整天在大街小巷回蕩,直至飄洋過海飛向香港和東南亞,這首歌是白虹整個40年代久唱不衰的名曲。50年代,香港拍了一部名為《郎如春日風》的影片,主題歌名也是《郎如春日風》,是用李厚襄《郎是春日風》的原曲填上新詞推出的,歌詞寫得很美:“郎如春日風,風信尚無蹤,急等郎吹來,霧散見彩虹……”特邀上海時期的紅歌星吳鶯音為這首歌灌了唱片,作為影片的幕後代唱。白虹演唱的《郎是春日風》和吳鶯音的《郎如春日風》,在香港和東南亞都很走紅。李厚襄一出道就有這樣的成功之作問世,他的實力和水平可見一斑。
《丁香樹下》、《可愛的秋天》和《郎是春日風》,都是李厚襄自己寫詞,周璿灌唱片的《憶良人》則由洪菲作詞,也是一首久唱不衰的名曲,走紅的程度和《可愛的秋天》,《郎是春日風》並駕齊驅。
歌紅了,李厚襄也紅了,“百代”請他作曲,勝利唱片公司也請他作曲。從1940年到1945年,他為“百代”和“勝利”寫的歌數量不相上下。“百代”和“勝利”是當時上海灘兩家最大、最有實力的唱片公司,彼此競爭激烈。李厚襄同時為他們寫歌,說明兩家公司都在爭奪他這個“人才”。兩家公司的較量難說勝負,唯有李厚襄是最大的贏家,他名利雙收,已是流行歌壇著名的作曲家了。
李厚襄1941年—1945年的電影歌曲
由於時代曲創作的迅速走紅,1941年李厚襄就被邀請去為電影譜曲作歌了。
第一次涉足電影歌曲的創作,李厚襄是為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玉碎珠圓》寫了兩首插曲—《別離相思》和《小妹勸情郎》,雖由名歌星白虹演唱,但這兩首歌沒有打響也沒有錄唱片。
同年,金星影片公司拍攝影片《地老天荒》時,還請李厚襄作曲。這部影片由著名電影演員舒適擔任編導,片中兩首插曲都由舒適作詞。由李厚襄譜曲的《鏡花水月》,舒適的詞寫得又美又有意境,李厚襄用中速圓舞曲的旋律把“鏡花水月皆幻影,地老天荒不了情”的人生感悟表現得既深沉又感人。隨著影片的上映和唱片的發行,《鏡花水月》成為流行名曲,這是李厚襄最早走紅的電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