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靜、安詳、溫和,不要讓任何事物激怒你,不要讓任何事物擾亂你,來什麼就安然接受什麼,以鎮靜的態度處之。要過成功的生活,這些都極為重要。隻有具有這樣高度自我控製能力的人,才能夠具有理性的思考能力,並且可以戰勝緊張和壓抑。然後不論有什麼事情落到他頭上,他內心的鎮定和平靜就可以把事情理出個頭緒,而且把事情做好。
這也是工作的效果問題。勤奮的人最應關注的是:你的工作怎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因為付出和回報不一定完全成比例。想要讓你的耕耘得到最好的收成,你應該重視你對生活整體的控製,使一切按你的意願進行,而不是偏離軌道。
行動是成功必備的習慣
傑米先生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大約二十幾歲,有太太和小孩,收入並不多。
他們全家住在一間小公寓,夫婦兩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們希望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比較幹淨的環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時也增添一份產業。
買房子的確很難,必須有錢支付分期付款的頭款才行。有一天,當他簽發下個月的房租支票時,突然很不耐煩,因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
傑米跟太太說:“下個禮拜我們就去買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樣?”
“你怎麼突然想到這個?”她問,“開玩笑!我們哪有能力!可能連頭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經下定決心:“跟我們一樣想買一套新房子的夫婦大約有幾十萬,其中隻有一半能如願以償,一定是什麼事情才使他們打消這個念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買一套房子。雖然我現在遠不知道怎麼湊錢,可是一定要想辦法。”
下個禮拜他們真的找到了一套兩人都喜歡的房子,樸素大方又實用,頭款是1200美元。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湊夠1200美元。他知道無法從銀行借到這筆錢,因為這樣會妨害他的信用。使他無法獲得一項關於銷售款項的抵押借款。
可是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麼不直接找承包商談談,向他私人貸款呢?他真的這麼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淡,由於他一再堅持,終於同意了。他同意傑米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還100美元,利息另外計算。
現在他要做的是,每個月湊出100美元。夫婦兩個想盡辦法,一個月可以省下25美元,還有75美元要另外設法籌措。
這時傑米又想到另一個點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釋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興他要買房子了。
傑米說:“T先生(就是老板),你看,為了買房子,我每個月要多賺75元才行。我知道,當你認為我值得加薪時一定會加,可是我現在很想多賺一點錢。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應我在周末加班呢?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老板對於他的誠懇和雄心非常感動,真的找出許多事情讓他在周末工作10小時,他們因此歡歡喜喜地搬進新房子了。
一次行動勝於百遍胡思亂想
一次行動勝於百遍胡思亂想,成大事者關鍵在於行動。
夢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動猶如跑者全力的奔馳,唯有堅持到最後一秒,方能獲得成大事者的錦標。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
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她從念大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地想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便是陌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
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
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一定能成大事者。”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麼呢?其實什麼也沒做!
她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這種奇跡當然不會到來。因為在她等奇跡到來的時候,奇跡正與她擦肩而過。
有個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兩天就到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
“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幾天後,他又垂頭喪氣地回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來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複他的祈禱。如此周而複始,不間斷地祈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