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選擇將要發生的事情,情緒的到來也沒有任何信號。尤其是負麵情緒,我們無法阻止負麵情緒的產生,但我們可以調節自己的態度,調節情緒來適應一切環境,生活中大多數的情況下,你完全可以選擇你所要體驗的情緒,關鍵在於自己對生活態度的選擇和學會從不快樂中解脫出來。盡管這樣做是控製情緒的最佳方式,但在實際生活中,始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不順心的外部刺激,是非常難做到的。
所以,人們在控製情緒時常常綜合應用忍耐和自控的方法,而且,為了照顧全局,暫時忍耐的方法用得更多。所以,盡管在麵對不愉快時會努力做到自控,但往往不能做到真正的灑脫,做到真正的灑脫還需要個人的忍耐力。然而,每個人的忍耐力都是有限的,當情緒上的煩躁、內心的痛苦累積到一定程度,最終會非理性地爆發出來。所以,在實際生活中,不能一味地操之在我,還要懂得適當地宣泄,為自己的壞情緒找一個“出口”,將內心的痛苦有意識地釋放出來,而非不可控地爆發。
情緒應該宣泄,但宣泄應該合理。當有怒氣的時候,不要把怒氣壓在心裏,生悶氣;不要把怒氣發泄在別人身上,遷怒於人,找替罪羊;不要把怒氣發泄在自己身上,如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咒罵自己,甚至選擇自殺的方法當作自我懲罰;不要大叫、大鬧、摔東西,以很強烈的方式把怒氣發泄出去。因為上述所有做法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使問題進一步惡化,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有人說過:“既然你無法控製天氣,那麼為天氣而煩惱豈不是庸人自擾?”
有一個美國旅行者問一位坐在牆邊的老人:“明天天氣怎麼樣?”
老人看也沒看天空就回答說:“是我喜歡的天氣。”
旅行者又問:“會出太陽嗎?”
“我不知道。”老人回答道。
“那麼,會下雨嗎?”
“我不想知道。”
旅行者完全被搞糊塗了。“好吧,”他說,“如果是你喜歡的那種天氣的話,那會是什麼天氣呢?”
老人看著美國人,說:“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沒法控製天氣了,所以不管天氣怎樣,我都會喜歡。”
誰都會有煩惱的事情,但是,如果總是為一些無端的事情或自己無法操控的事情而煩惱,就是一種病態心理。如果總是為不期而至的意外煩惱不已或悲觀失望,結果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糟糕,這樣做不是很愚蠢嗎?我們既然不能改變既成事實,為什麼不改變麵對事實尤其是壞事的態度呢?
其實,消除不快樂最有效的辦法是正視現實,摒棄那些引起你憂慮不安的因素。下麵為大家提供一些消除不快樂的方法。
1.更加現實地利用時間
人們有時變得煩躁不安是由於碰到了自己所無法控製的局麵。此時,你應該設法創造條件,使事情向著對你有利的方麵轉化。例如,當你在商店、公共汽車站或某地排長隊等待時,切不要為之煩惱。此時你可以把思想轉向別的什麼事上,諸如回憶一段令人愉快的往事,思考一下工作中所遇到的事情,也可以做幾次深呼吸。
2.做事情切莫一拖再拖
當麵臨一項既艱巨又必須完成的任務時,很多人能拖一天就拖一天。可是,這隻能增加你的不安情緒,倒不如選擇及時、圓滿地去完成它。因為今天對你棘手的任務明天同樣棘手,因此,你應立刻行動、切莫等待。
3.做事情不要急於求成
在懷有遠大抱負和理想的同時,要注意樹立短期目標,一步一步地實現你的理想,而不要急於求成,否則隻會出現拔苗助長的結果。
4.使自己靜下心來
感到煩悶無聊時,最重要的是先靜下心來,再找其根源。什麼都不做是消除煩惱的簡單徹底而令人難以置信的良方,靜觀掠過的思緒,默數呼吸次數,加以反省。
5.合理宣泄心中的煩惱
當我們心情不佳時,最好找個親密的朋友、親戚、可依賴的同事,將自己的心事傾吐出來,告訴他們,你需要他們的勸告和指導。就算他們不能給你什麼具體的幫助,但隻要他們能耐心地坐下來,靜靜地傾聽,你傾吐完也會感到豁然開朗。
6.采用其他的放鬆運動
放鬆運動並不一定隻是體育方麵,或類似的一些簡單機械的活動,它還應包括所有能使你完全擺脫日常無味的工作、家庭瑣事的活動。如彈奏樂器、繪畫、養花種草以及唱歌、攝影等,培養自己的興趣,才能找到一種寄托,從而忘記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