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的本質是不安定,它像是長在人內心深處的一棵毒草,不斷地腐蝕著本來清淨的心靈。它時而蟄伏,時而膨脹,人若不能擺脫就隻能受製,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過於貪婪而沒有節製隻能招致生活的懲罰。
欲望是無窮的,貪婪像是一把利刃,不能丟下就不能解脫,心中揣著太多的貪念,行走尚且蹣跚,又怎麼回頭?不回頭,又怎能脫離苦海?脫離苦海,必須破除貪念,在修行中要將慈悲心提起,將奉獻當作一種快樂。“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這是抵製貪念的第一利器,是一個人充滿慈悲心的具體表現,更是一個人有智慧和有責任心的表現。人生一世,想要活得輕鬆,多一分自在,就要少一分貪欲。
溝通,才能破解猜疑
摒棄猜疑,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信任,隻有這樣,才能消除隔閡,化解誤會。
猜疑是邪惡的巫術,它總會在無形當中吞噬我們的靈魂,蒙蔽我們的眼睛,奪走我們生命中很多珍貴的東西。
一個商人有一對雙胞胎兒子。當這對兄弟長大後,就留在父親經營的店裏幫忙,直到父親過世,兄弟倆共同經營這家商店。
一切都很順利,直到有一天店裏丟失了10美元,從此兄弟二人的生活開始發生了變化。哥哥將10美元放進收銀機,與客戶外出辦事了。當他回到店裏時,突然發現收銀機裏麵的錢已經不見了!他問弟弟:“你有沒有看到收銀機裏麵的錢?”
弟弟予以否認。
但是哥哥對此事一直心存疑慮,咄咄逼人地追問,不願罷休。
哥哥說:“錢不會長了腿跑掉的,你一定看見了那10美元。”語氣中隱約帶有強烈的質疑意味,不久兄弟之間就出現了嚴重的隔閡。
開始雙方不願交談,後來決定不再一起生活,在商店中間砌起了一道磚牆。
二十年過去了,敵意與痛苦與日俱增,這樣的氣氛也感染了雙方的家庭與整個社區。
之後的一天,有位開著外地車牌汽車的男子在哥哥的店門口停下。
他走進店裏問道:“您在這個店裏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說他自出生就在這店裏工作。客人說:“我必須要告訴您一件往事:二十年前我還是個不務正業的流浪漢,一天流浪到你們這個鎮上,已經好幾天沒有進食了,我偷偷地從您這家店的後門溜了進去,並且將收銀機裏麵的10美元取走。雖然時過境遷,但我對這件事情一直無法忘懷。10美元雖然是個小數目,但令我深受良心的譴責,我必須回到這裏來請求您的原諒。”
說完後,這位訪客很驚訝地發現店主已經熱淚盈眶並哽咽地請求他:“是否也能到隔壁將故事再說一次呢?”當這位陌生男子到隔壁說完故事以後,他驚愕地看到兩位相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門口痛哭失聲、相擁而泣。
二十年的時間,怨恨終於被化解,兄弟之間的對立也因而消失。可是誰又知道,二十年猜疑的萌生,竟是源於區區的10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哪怕是一點點兒的猜疑,也可能讓人失去最珍貴的東西。
猜疑就像是人性中的一個頑疾,不易剔除,時時都困擾著人們的心靈。猜疑的人往往對別人的一言一行都很敏感,喜歡分析深藏的動機和目的,而這種猜測往往缺乏事實根據,隻是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毫無邏輯地去推測、懷疑別人的言行。
每個人都有過被誤會的經曆,關鍵是我們要有消除誤會的能力與辦法,如果誤會得不到盡快的解除,就會發展為猜疑,猜疑不能及時解除,就可能導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同你“懷疑”的對象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以便弄清真相,解除誤會。
摒棄猜疑,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信任,隻有這樣,才能消除隔閡,化解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