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特長,會在人情緒不好的時候,幫助你化解。比如說你今天心情特別不好,就去打打籃球,出一身汗,要不然就去拉拉琴,情緒有了一個出口,化解掉了,不會長期積累在心中。如果長期積累在心中,到時候,通常在自己都沒有預料的時候,突然破壞性地爆發。
不要單純地認為讓他學就會很累,不讓他學他就會很快樂。科學證明,人類的大腦功能表現,所有人都有一至兩項特長,你不讓他學,他自己會偷偷去學,這是他與生俱來的能量,這個能量讓他對某一樣東西特別地愛好,甚至癡迷。
記者提問二十二:現在為人父、為人母的大都是“80後”了,“80後”沒吃過什麼苦,那麼,這一代教育孩子的方式,會不會跟“60後”“70後”有很大的不同呢?
陸惠萍:肯定不同。這種不同有讓我們擔心的地方,有需要提醒的地方。
有些“80後”“90後”這樣跟我說:我的父母要孩子,我才生孩子,不是我要孩子,是他們要孫子,我生完了我就不管,我不帶,由他們負責。
記者提問二十三:其實就是責任心不夠,對嗎?
陸惠萍:他們覺得到時候了,年齡到了,應該生,但是怎麼帶大孩子,一頭霧水。所以,多數由隔代去帶,但發現孩子長大一點的時候,又覺得父母帶得不好。於是說,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該讓我爸爸媽媽帶。
人啊,總會醒,隻怕是醒得太晚。
記者提問二十四:日本、美國,很多的媽媽在沒要孩子之前,就會為培養孩子列一個計劃,學習如何去引導他。而中國的很多母親,是在有了孩子之後,甚至孩子出現狀況之後,才去想這些問題的,這是不是一個錯誤呢?
陸惠萍:這一定是錯誤的,我希望更多的家長能體會到這個問題,先體會到這是個問題,才有改變的可能。
日本的媽媽們在她們隻有20歲的時候,政府就為她們開設課程,學習怎麼做女人,怎麼處理兩性關係,怎麼營造家庭氛圍,怎麼創造孩子。其中這句話很有趣的:“如何創造孩子?”意思是如何讓孩子先天繼承父母這一代好的基因。我們是懷孕了以後才開始重視,有很多母親這樣告訴我:不得了,我懷孕了,我之前喝過酒的,吃過藥的,怎麼辦?整個懷孕過程,都在擔憂緊張害怕——我能不能生下這個孩子,要不要打掉重來。可是,關鍵是打掉重來不知道還能不能來。一些醫院裏都有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場景——門診大樓的一樓,人滿為患,人人在打胎,二樓呢,也人滿為患,人人在做試管嬰兒。從小到大,我們學了很多沒用的東西,而有用的東西,我們卻不知道,有的知道重要但根本不知道怎麼做。
我們國家有一個統計數字,適齡的女性有80%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懷孕了。不知情,說明你肯定沒有做好準備,想生個健康聰明的孩子就大打折扣了。
記者提問二十五:那麼,陸老師有沒有好的建議給我們這些“80後”“90後”,有沒有一些忠告給我們這些即將要做父母的人呢?
陸惠萍:我的建議是做充分的準備。
你對你生命中發生的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是重視的、有誠意的,這樣的話,你就要懂得去做準備。舉例,如果你不可收拾地愛上了一個男人,你一定會去了解他身邊有誰?愛好什麼?怎麼做可以打動他?偷偷去了解他,這就叫尊重和準備。
如果你對生孩子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視的,你對迎接新的生命有虔誠心的,那你就會去做準備。現在我們的書店不缺這些,網上也提供很多這樣的知識,你隻要重視,就一定有條件做充分的準備。如果你想過幸福的人生的話,你就要做準備。就像你做新娘,要準備吧,準備拍婚紗照、找酒店、寫喜帖、買家具、布置新房等等。生孩子這件事更大,孩子是你未來的事業,所以更需要做準備。
記者提問二十六:陸老師,很多家長反映,現在的獨生子女,脾氣很不好,家長要怎樣幫助孩子調整情緒呢?
陸惠萍: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情緒不好的人,能力再強,成就再
大,也會被自己的情緒摧毀掉。情緒是一種能量,能量沒有好壞,但變成情緒的時候就有好情緒和壞情緒之分。當孩子壞情緒發生的時候,一定不要跟他論對錯,等情緒平息了以後再了解原因,跟他分析。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要允許他發泄。但是,有三個原則要在之前告訴他:第一,爆發情緒時不能傷害自己;第二,不能傷害別人;第三,不能妨礙別人。並且告訴他,情緒上來的時候,盡量什麼也不要說,什麼也不要做。因為說的一定很傷人,做的一定極具破壞性。
孩子哭,讓他哭,哭完了情緒好了,再跟他講道理。
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叫潛意識性格狀態。潛意識性格多數是負麵性格,比如反抗性對立,比如情緒性堅持,比如固執性堅持,等等,聽聽這些名詞就知道很可怕。意思是,當孩子處在這些潛意識性格時,表現出來的狀態是反抗、對立、固執等。那時候,家長隻有安靜、旁觀,讓他冷靜下來。很多監獄裏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潛意識性格那麼可怕,在情緒狀態下做了極端的事,過後都非常後悔。養育孩子就是養育孩子的情緒。
家長如果早一點懂得這些,監獄裏麵不會有那麼多人。
記者提問二十七:說得太好了,老師,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您是怎麼看的?
陸惠萍:最近,由媒體披露出來的所謂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的所作所為,令人哭笑不得,更讓人心痛不已,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中國的這句老話“富不過三代”。孩子長大了,但不懂事,是誰的責任呢?我的書中和光盤中講了很多案例。其實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但爸爸媽媽思想觀念的偏差,導致現在的結果,需要學習的是為人父為人母的能力。
所謂“富不過三代”,在我看來,已經說得很客氣了,改革開放後富起來的人們,有一大部分都“富不過一代”,一代白手起家,有了足夠的財富,卻隻武裝吃、穿、住、行,不肯武裝思想和觀念。沒有被武裝的頭腦,一旦有了錢,是非常危險的。狂嫖濫賭、醉生夢死的大有人在。最後“地基”打得不夠,承載不了財富。
有一次,一個家長跟我說:老師,你的課程很好,但是太貴了。我拿起她的包,問她這個包多少錢。她說:一萬二。再問:你的車多少錢。她說:六十萬。培養孩子永遠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隻有家長願不願意重視的問題,或者說,是家長願不願意重視孩子生命的問題。
“地基”是思想,是品格,是夢想,是魂。英國有一句諺語大家都知道——三代才能培養出一個紳士。可是我們想著一富就要富過三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啊。
記者提問二十八:老師,我還有問題想問:請問,現在胖孩子比較多,是怎麼造成的?怎樣防範呢?
陸惠萍:關於孩子健康的問題,你不問我也很想談一談。
人類的身體看起來像是鬼斧神工的傑作,直到它出了問題,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們給孩子吃的大多是“垃圾”,你看到肥胖的孩子,不用問一定是吃“垃圾”長大的。
過年過節的時候,大人們拿著花花綠綠的東西回來給孩子吃,孩子吃了以後就得花花綠綠的病。什麼叫花花綠綠的病?就是病例很少,幾百萬一例,連醫生都束手無策的另類病。
幾年前,台灣創造了一個曆史。一個什麼曆史呢?14歲的男孩子生腸癌死了,同樣的一個身體,同樣的一個內在器官,癌症的潛伏期很長,你把那最抗腐蝕的腸子折磨破壞到什麼程度,14年就變成癌症而死啊?我們隻知道這個孩子有一個固定的習慣——每天早上進學校之前,在門口吃一根火腿腸,烤的,放學時再吃一根火腿腸。
被高度加工過的東西,一定好吃,我說的是口感好,但不容易排幹淨。食物其實隻有一個特性我們要追求,不是口感,而是鮮,新鮮的鮮。
而讓人震驚的是,後來深圳創造了新的曆史,9歲的男孩子腸癌去世,原因也是常吃被高度加工過的東西。不得不說,這依然是家長不可逃脫的責任。
記者提問二十九:陸老師,能不能講一講,上了大學的孩子,家長要怎麼引導?
陸惠萍:提醒孩子參與社會實踐,如果提醒了孩子沒有做,幫助孩子找到假期實習的地方。
這是為將來的工作做準備。外資企業讓你填簡曆時,要填你的學業能力是什麼,你的管理能力是什麼,是否組織過集體活動等等。
一個人能不能工作,一個人能不能創業,不看他什麼學曆,而看他對社會的認識程度,對人性的認識程度,對將要從事的事業的執著程度。
一個人成功不是因為他考上大學,發展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是成功的前提。郎鹹平對他女兒說的話我很讚同:盡早到社會上吃吃虧、加加班,社會才是最好的大學,大學畢業,知識已經足夠用了。
記者提問三十:謝謝陸老師,您剛才講的這些,對我觸動非常大,對我們的觀眾聽眾也一定觸動非常大。我想我們這期節目播出之後,我們的一些聽眾,特別是即將為人父為人母,或者是已經為人父為人母的人都會受到極大的教育,謝謝您。我代表孔孟之鄉的觀眾再一次謝謝您。
陸惠萍:期待大家進步——願天下父母皆得歡心,願天下兒女皆成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