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1(3 / 3)

不斷地重複。不管孩子什麼反應,你都不斷重複,重複很多年,直到他長大。

比爾·蓋茨小時候跟著媽媽去聽演講,回家的路上,小比爾輕輕地嘟噥了一句:“長大了我也要像他一樣。”意思是像那個演講的老總一樣。

媽媽馬上蹲下來看著小比爾的眼睛說:“小比爾,你剛才說什麼?”

比爾重複了一遍:“我長大了要像演講的叔叔一樣棒!”

媽媽說:“對,你長大了一定比他更棒。可是,我們想一想,叔叔跟你一樣大的時候在做什麼呢?”

小比爾想了想說:“他什麼都懂,一定看很多書,媽媽,明天陪我去書店買書好嗎?”這樣,比爾·蓋茨在8歲的時候就把全美國各種版本的百科全書都讀完了。

比爾·蓋茨決定從哈佛退學那一年,他的媽媽隻問了他一句:“你將要去做的事情比上哈佛更重要、更有意義,對嗎?如果是這樣,盡快去做。”

媽媽甚至沒有問他到底要去幹什麼!這真讓我們這些家長們覺得不可思議,我們認為完成學業是至高無上的,而對孩子心中的夢想和未來嗤之以鼻。最後孩子們機械地讀書,但不知道讀書為了什麼。

那天晚上,因為聽了激動人心的演講,又被媽媽親切地鼓勵,比爾·蓋茨睡不著,半夜起來,端坐桌前,拿起筆,寫下一行字:“我應為王”。多年後他才知道,當時紮根在他心裏的這四個字的力量。那天晚上的決心是,今生無論做什麼,都要成為某一行業的“王”。結果大家都知道,他做到了。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個去美國留學的中國人寫的。當時作者去了美國卻又不想在美國久待,想轉去日本,所以就在美國報了一個學日語的補習班。

他發現班上有一位七八十歲的華裔老太太,也報名學日語,按我們的想法,一定是這個老太太無事可幹,報個老年大學消磨時間打發日子。就如我們城市裏的老年大學、老幹部活動中心,為老年人開設書法班、鋼琴班、畫畫班、戲曲班等等。沒曾想這個老太太學得特別認真,從不缺課,並總是帶著樂趣去學,漸漸地班上的年輕人都佩服她。每到考試,老太太總考第一名,後來班上的年輕人因為缺課多,常常向老太太借筆記抄筆記。

最後他說:我雖然不知道這位老太太是誰,但我相信,她一定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她一定有一群非常棒的孩子。

果然,幾年以後,這位留學生發現,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任命的勞工部長趙小蘭,就是這位老太太一群優秀的孩子中的一個,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華裔女部長。這一切,證實了他當初的猜想——如果她有孩子,一定非常優秀。

教育其實很簡單,在中國的文字中,“教”的含義是,“上所行,下所效”,你怎麼做,孩子看著學著你做。育的含義是“使之作善”,教育孩子心地善良,不怕吃虧。

二十多年前,我剛做媽媽的時候,還沒有從事教育培訓,經常也對孩子講:你看你沒出息的樣子,以後媽媽給你個籃子討飯去算了!

我們之所以這樣肆無忌憚、不動腦子、敢這樣瞎說,是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這些話會給孩子留下什麼。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結論,這些話將導致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孩子無價值感的表現是,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沒有上進心,得過且過,甚至有暴力傾向。

正確的做法是,去感覺你說出的每一句話的能量,以及孩子聽了以後的心理反應。隻有他快樂輕鬆才有心情做事,有心情才有幹勁,有心情才有興致。

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從今往後,隻要你不希望在孩子身上發生的,都不要說出來;隻要你希望孩子成為的,你就不斷重複地說。

比如,你不希望他不聽話,你就千萬不能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比如,你不希望他丟三落四,你就千萬不要說:你怎麼這麼丟三落四。比如,你希望孩子越來越好,你就說,孩子我發現你越來越棒了!比如,你希望孩子關心別人,你就說,孩子我發現你越來越有愛心了!比如,你希望兒子成為男子漢,你就說,孩子我發現你越來越像男子漢了。不是孩子做到了才說,而是經由你不斷地說,孩子越來越想做到,越來越能做到。

我們都是偉大的母親,試試看,效果一定比你期待的更好!關鍵是沒看到結果時的堅持!堅持這樣做的話,40歲以後你就等著驕傲吧,你就等著享福吧!

給孩子輸入智慧的心靈軟件

如果你的孩子將滿足自己的欲望視為最重要的事,他未來的人生會怎樣?你是能預見到的。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的孩子。母親的責任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不是宇宙的中心,服務於人們、服務於社會才是他的中心。

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

一介書生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

長大後被山裏的狐狸精蒙蔽,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狐狸精。狐狸精跟書生說:“你要是真的愛我,就去取你娘的心髒來給我吃。”

書生聽罷,快步下山,回到家中,殺了母親,挖出血紅的心髒,雙手捧著趕回山中。月黑風高,書生摔了一跤,母親的心髒滾出老遠。這時,隻聽見那心髒說話了:“孩子,你摔疼了嗎?”

這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母愛嗎?這樣的母愛留給孩子的是什麼呢?身體已成人,心智未長大,滿大街18歲的孩子、30歲的孩子,甚至50歲的孩子。無法麵對世界,無法獨自麵對人生。母愛澆灌出來的是這樣的苗嗎?

25歲的留日學生,捅母親9刀,因為母親不給錢。母親在兒子被抓起來後,宣稱兒子有精神病,因為不想讓他坐牢。

一個7歲的孩子上學了,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握不住筆。經醫院檢查,孩子肌肉萎縮。這個孩子長到7歲,從來沒有自己吃過飯,一直是家人喂,小肌肉從來沒有被鍛煉過,沒被鍛煉就一定萎縮。

一件件觸目驚心的事情,拷問母愛真諦。多麼變態的母愛,當母愛變態到沒有原則的時候,法律就出現了。到底種了什麼因,得今天如此慘不忍睹的果。他們為什麼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在該成熟時,還未成熟。

多年前,美國弗吉尼亞發生校園槍擊案,趙承熙,韓國人,殺死32個人。遇難者墓旁,有人為趙承熙也立了碑,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分析他的成長道路,不知道他是不是變態母愛的受害者。研究生克裏斯說:“他也是我們學校的學生,一共有33名學生死亡。我們應該公平地為所有人的死亡哀悼。”

槍聲似乎毫無征兆地響起,悲劇麵前,母親的心情極其複雜:“我做錯了嗎?我做錯了什麼?有人告訴我該怎樣做嗎?”

一個孩子,輸入怎樣的心靈軟件,輸入怎樣的頭腦軟件,才能成為“真正的人”呢?

媽媽如果常說:要自強;男子漢要勇敢;女孩子要莊重;傷天害理的事不能做;對人要微笑;凡事要寬容;吃點虧可以成長;心大一點,不要總生氣;永遠要善良……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以上這些一定會漂亮地呈現在孩子未來的生命中。

媽媽如果常說:偷偷做反正沒人看見;不能讓自己這麼倒黴,憑什麼總是你吃虧啊;精明一點,防著一點;這個世道人的心眼都不好;不要相信別人,沒有一個好人……告訴你一個壞消息,以上這些,你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都會遇到的,因為你訓練了他發現這些陰暗麵的眼睛。

如果你的孩子將滿足自己的欲望視為最重要的事,他未來的人生會怎樣?你是能預見到的。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的孩子,母親的責任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不是宇宙的中心,服務於人們、服務於社會,才是他的中心。所以,母愛的表達是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培育他未來獨立麵對社會的能力——

當你的孩子可以獨自走路時,就不要再抱他了,抱他就是代替他走路。你每天擁抱他,在精神上支持他是非常必要的。走路是他體能鍛煉的最重要的一步。

當你的孩子可以獨立吃飯時,就讓他自己吃,不要再喂他。讓孩子自己選擇吃多少就吃多少,千萬不要擔心孩子吃得太少。放眼望去,沒有營養不良的,隻有撐壞的。

當你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書包時,就不要再幫他理書包,不要為他補漏洞,不要為他送他忘帶的書。這樣,他自己才會慢慢認知重要性,才會自己補漏洞。

當你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房間時,就別再幫他理房間,你一定有一段煎熬的過程,但一定要忍下來,忍著讓他由被動收拾變為主動收拾。相信我,你一定能等到那一天。

當你的孩子會自己去學校的時候,就絕不要送了,培養他自己坐公交車、坐地鐵的習慣。特別提醒的是不可以用父母的公車接送孩子,因為這樣的特權隨著社會的民主進步,在他長大的時候一定不複存在了,他會無比失落的。

孩子的問題,一大半是因為家長的過度關注,過度代替造成的。

母親培育孩子的方式,要用社會的眼光來看。請你想一想,一個成績一般,但懂禮貌、情緒管理能力強、生活能力強的孩子,一個成績優秀,但不懂事、沒禮貌、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你要選擇哪一個,哪一個未來發展更好?

請每一位母親,每天關掉電視,躺在床上,想20分鍾——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孩子走上社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人永遠不會下崗?什麼樣的人在企業裏不可替代?什麼樣的人創業能成功?你一定有答案的,把答案寫下來,每兩個月培養其中一條。

愛孩子是需要學習的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說話跟人眼睛不對視,頭發留得很長,把其中一隻眼睛都遮住了,你應該意識到,是該重視孩子的心理狀態了。

我的生活經曆當中,有一個讓我到現在想起來都唏噓不已的案例。

我有一個同學,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身份特殊,她是中國最大的一個少管所的心理醫生。

那正是我轉型的時候,準備舍棄國企轉到教育培訓上,所以,特別希望多了解這方麵的案例。我一直找機會與她探討,每次探討,我都忍不住淚流滿麵。聽著聽著,我的心被撕爛了、揪碎了,幾天都無法睡覺、無法吃飯,心情沉重。

這位老師所在的少管所裏麵有1400多個孩子,說它大,是因為關押的孩子最多,而且都是重刑犯。

什麼叫重刑犯?

1400個孩子裏麵,80%都是殺人犯,65%是強奸殺人犯,50%是又殺人又強奸又搶劫。這些孩子的年齡,都在14~18周歲之間,男孩子占95%以上,單親家庭的孩子占70%以上。裏麵有很大一群孩子進去了就永遠不會再出來了,他們的人生將隻會有一個變化。

什麼變化?

滿18周歲的時候,被送往成人監獄。

到底發生了什麼呢?我們來找一下這裏麵的原因。

老師告訴我,每一個孩子進來,她都會對孩子進行5~10次的心理輔導。可是,大家知道嗎?這是多麼艱難的心理輔導,做心理輔導的前三次,老師都不知道這個孩子長什麼樣?

為什麼?麵對麵談話都沒看見他長什麼樣嗎?

是的,所有的孩子跟老師溝通的時候,都是低著頭的,整個過程都不抬頭看人,以至於坐在對麵的老師都看不清他的臉。

孩子因為沒有自信,也知道自己犯了很大的罪,他沒有辦法用眼睛跟人交流。就這樣,前三次的話都很簡單,孩子的回答通常就幾個字。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說話跟人眼睛不對視,頭發留得很長,把其中一隻眼睛都遮住了,你應該意識到,是該重視孩子的心理狀態了。

等到第四次、第五次的心理疏導,孩子終於抬頭了,甩甩頭發,眼淚汪汪地說第一句話,每個孩子說的幾乎都差不多:

“老師,為什麼你不是我的媽媽?”

“老師,為什麼我的媽媽不像你?”

“老師,你能不能給我機會出去,我出去不做壞事了,我出去贖罪。”

“老師,我知道做錯了,我能出去嗎?”

“老師,小時候,我的爸爸媽媽不停地吵架。我很害怕,我就躲在被子裏捂著耳朵。”

“我怎麼樣做,爸爸媽媽才不吵架?”

“我怎麼樣做,爸爸媽媽才不離婚?”

“我要考多少分,他們才滿意?”

……

聽到這樣的話,你覺得心酸嗎?

孩子還回憶到——很小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比如說過年的時候,新衣服髒了,媽媽就會說:“怎麼新衣服又髒了,你這個敗家子。”

有時候,考試成績不好,媽媽就說:“你將來不會有出息的,看你這種樣子下去,總有一天會被抓起來!”

在這裏,我要提醒各位家長,這樣的話就是咬破嘴唇也不能說。以前說過的,請立即停止。不光是停止,還要找機會詢問孩子:“媽媽曾經說過什麼讓你覺得傷心難過的話嗎?”

因為你不知道,這些話給孩子心裏留下什麼?

孩子被訓斥,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

這個案例事隔多年,現在想起來,都心情沉重。一雙雙孩子的眼睛,似乎一直在眼前,每一雙眼睛都在述說著他們可憐的十多年的人生。特別是孩子們說的話久久縈繞,無法離去:

“為什麼他們總是在我睡著時吵架,吵得不可開交。我沒睡著,我害怕。”

“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生下我?為什麼生下我又不管我?”

“為什麼一不開心就離婚?一離婚又結婚,兩邊都不要我?”

“為什麼我不懂的時候犯的罪,一輩子也洗刷不了呢?”

孩子的這些話語,閉上眼睛就在我的腦海裏圍繞。請問如果是你,你將如何回答孩子的這些問題呢?

你說,“媽媽隻要心情不好,講話就極端,沒想到,孩子,你這麼往心裏去”。你說,“媽媽一些話說得太重了,傷害了你,媽媽不知道啊”。

是啊,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做母親,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教孩子,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做榜樣,也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經營家庭。我們隻有那麼多的理由和借口,可理由和借口能幫助我們走出困境嗎?不會。

什麼都沒有,我們可以有優秀的態度。不會沒關係,不懂沒關係,沒做過也沒關係,我們隻要做態度的優等生就行了,在態度優等生麵前,再大的困難也是暫時的,再多的不懂都可以找到答案。不是嗎?

智慧就在那裏,網絡上、書店裏,排滿了,智慧召喚我們很久了。去尋找智慧吧,特別當你做了爸爸,或做了媽媽的時候。

18年,把孩子孵化成人

有的事,用觸目驚心、聞所未聞不為過;有的事,用倍感欣慰、蕩氣回腸也不為過。而造成差異的原因,不是因為爸爸媽媽們喂入孩子嘴裏的食物不一樣,而是因為爸爸媽媽們喂入孩子心中、腦中的“食物”不一樣。

家是孵化精神和靈魂的道場。親愛的父母,請用觸摸孩子生命的方式,並用整整18年的時間,把孩子孵化成人,好嗎?

18年,重點孵化什麼?孵化精神和靈魂!

精神和靈魂到底是什麼?

——培養孩子對生命的熱愛,營造美好的氛圍,讓孩子覺得活著是無比美好的事情。

——培養孩子追求幸福人生的勇氣,讓孩子覺得真正的幸福不是他人給的,而是在自己的努力下爭取來的,有成就感,才會有幸福感。

——培養孩子心中永遠懷著目標,並願意為目標做持續的努力,最後享受達到目標後的滿足。

——家庭教育就是人品教育、情商教育、勇氣教育和尊嚴教育,這就是精神和靈魂。

18年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呢?你隻要看一看每天的電視新聞、報紙就知道了。有的事,用觸目驚心、聞所未聞不為過;有的事,用倍感欣慰、蕩氣回腸也不為過。而造成差異的原因,不是因為爸爸媽媽們喂入孩子嘴裏的食物不一樣,而是因為爸爸媽媽們喂入孩子心中、腦中的“食物”不一樣。

所有的大問題都是從被忽視的小問題開始的。而那被你忽視的小問題,不是指你哪一天讓他餓著了,哪一天讓他凍著了,哪一天他沒有完成作業,而是孩子心理感受的一天天的積累。

人如電腦,孩子出生代表“硬件”已完備,而運行軟件,需要用18年的時間編製和輸入。人的“軟件”,是由信念、夢想、意誌、人格、勇氣、文化素養等,組成的思維意識係統。

軟件編製後,按著軟件的運行,孩子就成為怎樣的人。為什麼他放縱自己,因為沒有一個愛自己的軟件;為什麼他藐視父母,因為沒有一個孝道軟件;為什麼他學習不認真不專注,因為沒有一個為自己一輩子負責的軟件;為什麼染上網癮或離家出走,因為沒有一個紀律軟件;為什麼動不動就發火情緒化,因為沒有一個尊重軟件……

普通人心中沒有一個正常運行的程序會怎麼樣?有人學了很多,但沒有形成軟件,更沒有用出來。

軟件的輸入,在孩子的18年成長過程中,不是一次兩次,一時半會兒的事。家長要不斷觀察和總結,看他對軟件的使用,是否漸漸得心應手、順理成章、自覺自願,並且不是在你的看管下,也不是他刻意為之。

正如《不抱怨的世界》中所說,戒除抱怨分四個階段,在我看來,這跟戒煙一樣。第一階段,無意識的無能;第二階段,有意識的無能;第三階段,有意識的有能;第四階段,無意識的有能。

無意識的無能,意即,你不知道自己在抱怨,不知道自己在抱怨,當然也無法阻止自己抱怨。就像有的人一根一根抽煙,這是下意識的動作,並不是自己多麼需要煙,隻是習慣成自然的動作。

有意識的無能,意即,知道自己在抱怨,但興之所至,無法叫停,隻是抱怨的氣焰比以往小了。同樣,抽煙的人開始明白,“抽煙有害健康,我要比昨天少抽一些,不能像以前那樣,一根一根地連續抽,不能做肝癌候選人”,但時不時抽起來,就是按捺不住。

有意識的有能,意即,當抱怨即將發生時,自己知道,“我有抱怨的情緒,告訴自己,我不抱怨,我要戒抱怨”,能夠被自己抑製住。抽煙的人,在這個階段,想到煙時,拿起煙時,會想一想,要不要抽,要不要控製自己,最後控製自己不抽,轉移注意力。

無意識的有能,意即,抱怨的習慣已經完全戒了,自然而然地積極向上,不需要提醒自己要停止抱怨,不抱怨的習慣已經進入無意識狀態。抽煙的人,已經不抽了,連念頭也沒有了,所以不再需要提醒自己不要抽煙,興趣和注意力完全轉移到了創造性的事情上了。

家長通過對孩子18年來的培養,讓孩子建立起一切為人處世的崇高底線,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

智慧的家長就是以他們的愛、自由、祥和、博大,創造一個美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裏學習、成長。

什麼是成功的教育,就是當這個孩子滿18周歲的時候,他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和諧的、支持的分子,而不是這個社會的禍害,這就是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

一個母親不是用9個月的時間來孕育孵化,而是用18年的時間來孕育孵化一個孩子的成長。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項偉大的工程,比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來得更偉大。任何一個成功人士,都沒有辦法用自己的成功來彌補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失敗。

18年,6570天,這段時間的每一天,經營家庭的重點,是經營家庭氛圍,經營孩子每一天的狀態。

胎兒期孵化的重點工作是寧靜和祥和;1~6歲孵化的重點工作是習慣和禮貌;7~14歲孵化的重點工作是愛上書,確立夢想;叛逆期孵化的重點工作是情緒管理,勇於表達和溝通;高中階段孵化的重點工作是專注和意誌力;大學期間孵化的重點工作是接觸社會,與人相處,學習演講和管理。

在這18年中,人格、精神的培育是關鍵,而學習成績是培育孩子中很小的一部分。家長千萬不能為了成績,而摧毀了孩子與生俱來的夢想。等孩子18歲離開家時,他已經具足精神和魂魄,具足持續成長的能力了,你不用怕,放他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