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默默記誦,一邊咀嚼,其中一句“一神可以化百神萬神,形神俱妙,出有入無,煉神與太虛同體,返乎無極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讓他最為震驚,這與師父傳授的盈虛九變道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神可以化百神萬神,形神俱妙,出有入無,煉神與太虛同體,返乎無極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他緩緩吟誦,大有趣味,“這與盈虛九變的法訣同出一源,難道師父所修的道法來源於此?嗯,師父也曾進入過虛幻世界,說不定也到過這兒,如此說來,師父的子午神功,之所以能突破前人境界,一舉修煉到十三層,隻怕也是得益於這份《無字天書五靈文》。”
他一點沒猜錯,當年蕭霸陵與他的境遇一模一樣,也被困於虛幻世界,後來借助玄武龜甲上的太極圖逃出,之後慌不擇路,掉進了無底深淵中,同樣以道眼看到了《無字天書五靈文》。他的道法大進,的確來源於此。隻是蕭霸陵天賦雖高,修道卻晚了點,眾所周知,若是從小開始修煉道術,道行修為最容易突飛猛進,也能以較短時間達至最高境界,修道年齡越大,雜務越多,牽掛越多,在道法上的進境就越慢,最終達到的境界也越低。蕭霸陵以天縱奇才,卻以二十六歲才修道,到兩百歲才到達子午神功第十三層,恐怕也是為年齡所累。這與凡間習武一樣,大凡武學頂尖高手,都是從小習武,一個人若是二十幾歲才學武,在武學上的造詣,一般都高不到哪裏去。修道比習武更麻煩,習武頂多是拳腳之學,而修道卻受到悟性、心性和七情六欲的製約。
大凡修道者,以勘破世事第一要。人生在世,如夢幻泡影,百年歲月,瞬息間耳。無常一到,縱有金穴銀山,買不得性命;孝子賢孫,分不了憂愁。若不及早打點,臨時手忙腳亂,閻王老子不肯留情,一失人身,萬劫沉淪。有誌於道者,須將這個關口急急打開,方有通衢大路。否則,塵緣不斷,妄想成道。
從小修道者,因年紀小,對世事所涉不多,乃是白壁一塊、白紙一張,無所牽掛,這至關重要的一關,就輕易給過了。反之年紀越大,牽掛越多,名韁利鎖,世俗眼光,怎能輕易了斷?
金歎月在這一關上,得了個大便宜,他六歲那年,家鄉遇到千年罕見的洪災,父母相親,俱死於洪災,他身無牽掛,常年跟著蕭霸陵在陰山修道。又因從小就見慣了生離死別,對死生之事,也看透了許多。
不光是他,縱觀天下道門,凡是年少有為、出類拔萃者,大多數都是五六歲開始學道,當今道門最受矚目的幾個年輕人,如淩遊風淩霄雲兄妹、駱千岩駱千雪兄妹,端木齡慕容檀師兄弟,都是自小修道者,尤其是端木齡的身世最可憐,據說他剛滿月,就被遺棄山野,好在命不該絕,被天柱道人救了。他三歲學道,十三歲開始闖蕩江湖,以降妖除魔為己任,被許多好事之徒讚為道門年輕一代第一人。
金歎月沉浸在無底深淵中,潛心修煉《無字天書五靈文》,凝神守一,漸漸進入無為無我之真境,參透無極之真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