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一場之後,會有很多的同行問我,剛才那個被訪者是誰。有的人聽了名字之後就會明白為什麼要采訪對方,有的人聽了名字之後,還要不停地追問,那麼他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要問這些問題。有的時候不耐煩了,我會很不客氣地看著對方,你是記者嗎?當你來到這個廣場的時候,你沒有做過功課嗎?
我會覺得,這些記者他們缺乏的,正是專業精神。
每個行業需要懂得的東西不同,但是本質卻是一樣,那就是做得好,必須具備專業技能。
要專業,是需要花很多的工夫的。對於記者來說,是在每一次的采訪前,有沒有做好功課。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的重大采訪,那是1997年世銀年會。那個時候,我剛剛加入鳳凰衛視不到三個月,鳳凰當時隻有兩名記者,但是跑財經的隻有我一個,於是采訪的任務全部落在我的身上,每天要有八分鍾的有關年會的新聞。
我想那個時候我是敬業的,每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跑上跑下,看到誰都敢追著問問題,還膽大地去約很多專訪,當中還有不少成功了。隻是後來反省自己,覺得當時的自己雖然有著剛剛出道的那種衝勁,但是我絕對不是一個專業的合格的記者。因為我沒有很好地做準備。我甚至連IMF和世銀之間的區別也說不準確。
我浪費了不少采訪的機會。我還記得,隻有我一個人堵到了IMF的總裁,但是我卻沒有把問題問到點子上,讓已經停下來聽我的問題的他,沒有說一句話就走了。
我算是一個善於反省自己的人,雖然公司對於我整體的工作表現非常滿意,我自己也認為,對於一個新人,在沒有資源支持和時間準備的情況下,能夠撐下來已經算是不錯了。但是對於我自己來說,我會發現自己的問題在於,缺乏應有的專業知識,包括對所要采訪的題目的背景的了解,對於被訪者的背景的了解,提問的技巧,以及應該提什麼樣的問題才能夠獲得最重要的信息等。
從這一次開始,每次采訪之前,再沒有時間,我都會逼著自己做準備,請教別人,從網上瀏覽有關的信息,當然自己不能夠一夜之間成為專家,但是至少懂得最基本的概念,以及有關這件事情,或者這個人近期的新聞關注熱點在哪裏,這樣在自己判斷新聞點以及如何發問方麵,心裏麵就可以有底。
在很多的公司有很多這樣的員工,他們非常敬業,每天最早一個來,最遲一個走,但是我從來不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員工,除非他們能夠用比別人快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並且很少出錯。
很多人感歎工作壓力太大,卻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專業。敬業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專業需要不斷地學習,自我增值,自我反省。
我特別佩服那種舉重若輕的人。他們工作的時候非常專注,會有很多的成果,但是他們依然有時間生活,做自己的事情。和這些人一起工作,在工作的過程當中他們會要求非常嚴格,不能夠容忍任何因為人為因素而導致的錯誤,但是在工作當中,他們有張有弛,看上去最駕輕就熟的、坦然自若的隻有這種人。
這也是我自己努力的目標,但是我清楚,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足夠的自信,而這種自信來源於深厚的積累。這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達到的,需要一個過程。看看我自己,我覺得自己也在改變,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算是有進步。
內地很多時候,過於注重外在而忽略最實質的東西。
在內地的很多大城市,會發現生活上總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小事情,讓自己的生活變得麻煩。
因為常駐北京,於是在家裏麵申請了寬頻服務,我一向認為,中國內地的寬頻服務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不管是寬頻的速度還是使用的方便程度。就在我到處向人誇耀如何享受這種超值的服務的時候,卻發生了讓我忍不住要對著電話發脾氣的事情。
我的寬頻服務是一個季度繳費,但是一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人來找我收新的一個季度的用戶費。這讓我有點忐忑不安,第一是怕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切斷我的服務,讓我沒有辦法工作,另外也覺得,白用別人的服務是不道德的事情。
於是打電話去服務中心,小姐的態度很好,但是問什麼都不知道,解釋了老半天,才弄明白我沒有交費,於是說好了第二天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