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繼位,幹的頭等大事,便是把大部分修建阿房宮的勞役調去修建尚未竣工的驪山陵。他要讓父親舒舒服服地躺在超豪華的陵墓裏。這是孝道。
不言而喻,當時全國各地都在征調民夫。命令從中央一級一級傳達下來。遠在沛縣的劉邦,也接到了命令。作為亭長,他的任務是征調500名民夫,將他們押送到國都鹹陽去。
李斯登時泄氣。此題根本不用作答,他沒有一項能比過蒙恬。此題完全就是在挑戰他的心理。他這輩子,從始至終都在為仕途、官位忙活。為此,他不惜一切代價。
秦法規定,年滿20歲的男人,便要開始服勞役。秦帝國當時的總人口大約2千萬左右,算下來,服徭役和兵役的男子便有2、3百萬人。
中國皇帝大都多有個通病:擅搞國事,不擅搞家事。尤其在確定接班人的問題上,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拿捏不定。
自大之人,通常孤獨,孤獨之人,通常恐懼。好比一個人驟然暴富,便終日惶恐,擔心遭到算計、搶劫和謀害,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成功恐懼”症。
終於,在公元前210年七月的某一天,嬴政暴斃於沙丘。
長大後,趙高進宮,沒在沉默中變態,就在現實中變壞。
人死如燈滅,皇帝也罷,平民也罷,死後皆是一把碎骨。一代雄主秦始皇,生前獨霸天下,死後照樣被人擺布。趙高、李斯秘不發喪,他也不能詐屍一般彈起來阻止。
沙丘,地圖上也無法查到的小城。古址在今河北廣宗縣西北。地方雖渺小,來曆卻極不尋常。相傳,殷紂王曾在此地築台,命人馴養禽獸。
現代德國心理學家日·弗洛姆補充:絕對權力不單導致絕對腐敗,還導權力擁有者的暴虐和瘋狂。
嬴政的心理異常恐懼,也異常脆弱。但他工作不停,每日要批閱120斤重的竹簡奏章。甭說費腦,光動手就夠累的。
一切如常,看不出半點端倪,誰也不知道,嬴政已然駕崩了。
嬴政身亡,返回鹹陽途中,趙高便拉攏李斯,欲說服其合作,造一份盜版遺詔,擁立胡亥繼位。
為了抵抗北方遊牧民族,他先派大將蒙恬前去剿滅,又下令修築長城,同時建造兩座豪宅——生前和死後的,生前是阿房宮,死後是驪山陵。
刺客每一次行刺,都在測試嬴政的心理承受力。
中國人講孝道,卻大多把情表在父母死後。無論與老人生前關係如何,在他們死後,兒女總要把戲做足,既慰籍自己心靈,又演給旁人看。
反觀如今的同學會,喝點小酒,唱點情歌,說點騷話,趁女同學彎腰之際,假裝撿打火機,偷瞄其乳溝,嘴臉之猥瑣,行徑之肮髒,心智未開之輩尤其熱衷此等聚會,下藥也是下春藥,誰能有李斯般氣魄,同學相見下毒藥?
然而,秦始皇陵實在太可怕。皇陵建於驪山北麓,遠遠看去,一座高大巍峨的土丘聳立,土丘周圍是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四麵皆是氣勢恢宏的城牆。
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席卷天下,達到權力巔峰,是為秦始皇。
20歲的胡亥,嫩如鮮藕,卻無法出淤泥而不染。父親留下的江山,這時節已是一個矛盾重重的爛攤子。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此三招屬上三路,趙高有下三路:拉攏、腐蝕、利用。
但國不能一日無主,可一山難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到底立誰為新君?這是一個相當棘手又刻不容緩要解決的問題。
哪知這一去,先還無事,就在回程途中一病不起,行至沙丘,魂歸地府。
沿途,出巡隊伍每經過一座城邑,照例有縣令率當地子民夾道跪地恭迎,山呼“萬歲”。而大小事務,均有趙高和李斯出麵代言,留守鹹陽的丞相馮去疾,派快騎送來的緊要奏章,也由趙高依嬴政諭旨批複。
因此,立太子一事,嬴政十分謹慎。殊不知,這一謹慎,此事便拖延下來,拖到自己身亡,被人鑽了空子。
總之,嬴政被轉入轀涼車的這一日起,就再沒露過麵。
嬴政一生巡遊五次,最後一次,便是聽信的術士的卦辭:君上要出遊,或者遷徙,方可保住性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