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英國在與荷蘭的數次戰爭中取代了荷蘭,成為歐洲主要的船運國,建立起龐大的商船隊和海軍。隨後又因為利益爭奪和法國進行了四次大戰,最終英國憑借自己強大的海軍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領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國。1763年,英、法聯軍和西班牙簽訂了《巴黎條約》,以此為標誌,英國正式宣告取代西班牙,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英國於1600年在印度建立了東印度公司。最初,英國人主要是利用東印度公司作海上貿易,慢慢地,東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臥兒王朝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恒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裏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因為東印度公司積累資金非常快速,軍事力量也就越來越強大,逐漸就占領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另外一個城市孟買。他們在這裏設立了三個管區,各設一名省督管轄,把這些地方變成了進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區的根據地。
英國人在印度大肆掠奪資源,勢必引起印度人民的不滿,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更順利地入侵其他地區,便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裏麵是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英國軍人,這些英軍還積極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
但在新航線上肆虐的海盜卻無所畏懼,那些被各國政府賦予“私掠許可證”的武裝民船在本國勢力的掩護下,大膽的掠奪其他國家的船隻,嚴重擾亂了他國的海上貿易和殖民秩序。16世紀末,英國政府大力扶持的私掠船主們為英國積累經濟實力和海軍力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到了17世紀末,由於國家政策的改變,這些船主有的成功“洗白”,成為有身份、有地位、有財富的上層人士,而大部分都在曆史進程中死於非命,與他們的海盜船一起沉入海底或作為海盜被絞死。
17世紀最著名的“官方”海盜是威爾士人亨利·摩根,他在西印度群島的西班牙殖民地肆意橫行,嚴重的動搖了西班牙在該地區的統治基礎。他的一生從側麵證明了英國、荷蘭和法國的政策雙重性,隻要是針對敵對國家的海盜行為,這些國家都會袖手旁觀而不聞不問。
亨利·摩根從1668年開始率領一條海盜船沿南美洲北海岸大肆搶劫過往船隻。其同夥超過2000人,他曾於1670年8月攻占了重鎮巴拿馬,並在返回的船上攜帶了大批搶來的財寶。然而,由於這次攻擊發生在西班牙和英國簽訂和平條約之後,他因此被逮捕並在倫敦接受了審判。最終摩根被宣告無罪釋放,因為外交政策又發生了變動。摩根不但被赦免,還被授予騎士稱號。作為亨利爵士,他被指定為牙買加的新任地方長官,在那裏他實行嚴格的法律製度,並作為富有的受人尊敬的種植園主度過了他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