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為“迦樓羅”,是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主神毗濕奴的坐騎。迦樓羅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被視為力量的象征。
佛教吸收“迦樓羅”的概念後,將其演化出護法神之一,通常以半人半鳥或全鳥形象出現,其每天吞食一條那伽和五百條毒龍,最後因毒性發作全身自焚。迦樓羅傳入中國後,與傳說中的大鵬形象結合,故而有著“大鵬金翅鳥”的稱呼。
第六,那羅王,蓮華!
國內常見翻譯為“蓮迦”。天空界“八部眾”中唯一的女孩子。她潑辣的外表之下,有一顆憧憬愛情的心,甘願受此蒙騙。她愛慕因陀羅,執迷不悟地為他效忠。
原型為“緊那羅”,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半人半馬的小神,擔任天神的歌者。男性緊那羅擅長音樂,女性緊那羅則美麗動人擅長舞蹈。
佛教中的緊那羅位列“八部天龍”護法神之一,為帝釋天主演唱法樂,也被稱為“樂神”“歌神”“執法樂神”。在漢傳佛教中,其也被佛寺祭祀供養,視同中國民間信仰或道教中國的灶神。尊稱為“監齋使者”。
第七,比婆王 ,彈!
國內常見翻譯為“阿達”,天空界“八部眾”之一,性格直率,如同烈火一般,最具有攻擊性。由於缺乏思考,因此被因陀羅的謊言蒙蔽。
原型為“摩睺羅伽”,在古印度敘事詩《摩訶婆羅達》裏,他是阿修羅中的一員,有四隻手和一條尾巴,喜好為非作歹。
佛教中的摩睺羅伽是“八部天龍”護法神之一、蟒蛇之神。原本是腹行類,由於其智力較低,反而能專心修行,脫胎換骨成為神祇。其也被視為音樂神,形象多為人身蛇首,一手持笙,一手持鼓棒。
第八,闥婆王 ,空也!
國內常見翻譯為“高也”,天空界“八部眾”之一,被認為是天空界中最強的人,達到了“無我”境界。由於癡迷武學而忽略真相,多次與迦樓羅王交鋒,實力在伯仲之間。
原型為“乾闥婆”,在古印度神話中是一種以香味為食的神族,能表演音樂和節目。與緊那羅同為樂神,負責為眾神在宮殿裏奏發美麗的音樂。
在佛教中,其亦為“八部天龍”護法神之一,居住在須彌山上,侍奉帝釋天,追逐香氣為食。乾闥婆在梵語中有著“變幻莫測”的意思,所以用來指代魔術師、海市蜃樓,佛經中也常用其形容諸法的如幻如化。
劇中的“八部眾”身穿的鎧甲非常具有古印度和佛教色彩,也有與之對應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