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擁抱快樂的生活 (2)(1 / 3)

少年似乎漸漸有了生氣,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書。在求學那4年,他繼續在茶室園內種菜,也幫老太太做點零活。高中畢業,喬治白天在地下鐵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學夜間部深造。畢業後,在盲人學校任教,他對那些失明的學生關懷備至。

“現在,我已相信,真有別人不能隻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喬治對老太太說。

“你瞧,對吧?”老太太說,“你如果不是黑皮膚,如果不是孤兒,也許就不能領悟盲童的苦處。隻有真正了解別人痛苦的人,才能盡心為別人做美妙的事。你17歲時,最需要的就是有人愛惜你,沒有人愛惜,所以那時想死,是吧?你大聲呐喊,說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後來,你自己卻有了愛心。”

喬治心悅誠服地點點頭。

老太太意猶未盡,繼續侃侃而言:“盡量愛護自己的快樂。等到你從他們臉上看到感激的光輝,那時候,甚至像我們這樣行將就木的人,也會感到活下去的意義。”

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它可以改變人,使人從黑暗中解脫出來。它可以融化冷漠和絕望,使人對生活重新產生希望。它可以創造人類種種奇跡,讓世界成為愛的家園。

被拒絕的禮物

時時刻刻聰明過人,這滋味並不好受,就像是置身於一種永恒的葬禮之中。

——D·H·勞倫斯

伊莎貝爾辛苦了一天之後酣然入睡。

一位玲瓏的天使飛進窗口找上了她說:“聰明的伊莎貝爾,每個人都應該得到一份適量的聰明和一份適量的愚蠢,可是匆忙中上帝遺漏了你的愚蠢,現在我給你送來了這份禮物。”

愚蠢禮物?伊莎貝爾很不理解。懾於上帝的威嚴,她接過天使包中的愚蠢,無可奈何地植入腦中。

第二天,她平生第一次講話露出了破綻,第一次解題費了心思,她花了一個早晨記住了一組單詞,三五天後卻忘了將近一半。她痛恨這份“禮物”。深夜,她偷偷地取出了植腦不深的愚蠢,扔了。

事隔數天,天使來檢查他自己做的那份工作,發現給伊莎貝爾的那份愚蠢已被扔進了垃圾箱。他第二次飛入伊莎貝爾的臥室,嚴肅地對她說:“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有的配額,隻是或多或少罷了,每一個完整的人都應該這樣。”

不得已,伊莎貝爾重新把那份討厭的愚蠢撿了回來。但是,她太不願意自己變成一個不很聰明的人了。她把愚蠢嵌進頭發,不讓它進入思維,居然蒙過了天使的耳目。

以後,伊莎貝爾沒有遇上一道難題,沒有考過一次低分,一直保持著強盛的記憶,出色的思維和優異的成績。當然,她也沒有了苦役獲釋的愉快和改正差錯後的輕鬆。

更奇怪的是,也沒有一個同伴願意與她一起組隊去出席專題辯論,因為她的精彩使同伴全成木雞;也沒有哪個願意和她做買賣,因為得利賺錢的總是她,也沒人與她去戀愛,男人們無不怕在她的光環裏對比成傻瓜。連下棋打牌她都十分沒勁,來者總是輸得傷心。偶爾有一兩次她給了點麵子,賣個關子下個軟招,也很容易看出是她在暗中放人一馬,比她勝了還傷害人的自尊。

她越來越孤獨、空乏,真的也希望有份愚蠢了。但是,聰明成性的腦袋愚蠢是再也植不進去了。她希望能再見上一次天使,可天使也“黃鶴一去不複返”了。

因為隻有聰明,伊莎貝爾在痛苦中熬過單調的一生。

聰明和愚蠢是相互依存的,聰明過頭和愚昧無知都會讓人陷入困境,關鍵是要把握好一個度,該聰明時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智,該愚蠢時適當地收斂自己的銳氣,這樣才能在現代社會遊刃有餘。

背袋裏裝的什麼

命運有兩種方法可以打垮我們:拒絕我們的願望或滿足我們的願望。

——阿米爾

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童年時經曆過這樣一件事,他至今難以忘懷。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爸爸上前線去了,媽媽獨自帶著他和妹妹,住在城外的一個小村子裏。

當時,米洛斯拉夫和妹妹還小,記不清爸爸的模樣,隻從照片上見過。不過,媽媽總是給他們講起爸爸。

於是,他們也經常纏著媽媽要爸爸。媽媽總是哄他們說,爸爸快回來啦,因為眼看著仗就要打完了。然而,戰爭總是結束不了。後來,媽媽終於對他們說了實話:爸爸還在意大利前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