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凱來到醫院,這個經理的兒子問他:“你是誰?”麥凱說:“我是麥凱,我給你送禮物。” “你為什麼給我送禮物?” “因為我知道你喜歡曲棒球,你也崇拜這位球星,這是一根他親自簽名的曲棒球杆。”這個小孩興奮得腳也不疼了,要下床來。
結果,他的父親來醫院發現他的兒子很興奮,整個人都變了,不像原來那樣垂頭喪氣,麵無表情。他問兒子怎麼回事,兒子說剛才有一個叫麥凱的人送了他一根曲棒球杆,還有球星簽名。
結果可想而知,這個采購經理和麥凱簽了400萬美金的訂單。
開口的回報
若真心助人,自己也必定會獲得他人的幫助。這是人生最美的報酬。
——埃默森
當將近20歲的開普勒設想自己的未來的時候,總是覺得前途一片灰暗。他的家庭並不富有,他受到的教育很有限,周圍的人也不太把他當回事。
為了能夠養活自己,他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作,當上了廚師。有一天晚上已經很晚了,店裏隻剩下開普勒準備打烊。這時,有一個人闖了進來。看到餐館就要關門的樣子,他問開普勒能不能為一個可憐的澳大利亞遊客準備一份晚餐,他迷了路,而且非常餓。開普勒連眼睛都沒眨一下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等他從廚房裏出來,他發現除了那位澳大利亞遊客以外,又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坐在距澳大利亞人兩張桌子遠的地方。開普勒用英語同他打招呼,那位客人聳了聳肩表示不懂。他用阿拉伯語解釋說他不懂英語。恰好開普勒在學校裏學過一點阿拉伯語,於是他知道了這位客人是從沙特阿拉伯來的,也在市區迷了路,並且也很餓。
開普勒回到廚房又準備了第二份飯,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發現氣氛很壓抑,因為兩個人語言不通,都一言不發……就那麼靜悄悄地坐在那裏。
開普勒決定讓他的兩個“陌生”的客人高興,就利用他的特長,一會兒說英語,一會兒講阿拉伯語。聊了一陣兒之後,他有了一個有趣的發現:這個阿拉伯人經營著一家進出口公司,這是他第一次到澳大利亞地區洽談生意,而這個澳大利亞人有一個很大的綿羊養殖場。
於是,開普勒問澳大利亞人是不是有興趣把他的羊出口到阿拉伯去。澳大利亞人拚命地點頭。他又轉過身來問阿拉伯人是不是願意從澳大利亞進口新鮮、肥美的綿羊,因為到了過節的關口,很多伊斯蘭信徒會雲集沙特阿拉伯,從而大量地消費。阿拉伯人也不停地點頭。
談話由此變得越來越熱烈,雙方交換了聯係方式和地址,協商了價格,互相把對方的銀行賬號記在了餐巾紙上。
經過兩個小時的翻譯和談判之後,兩個客人互相握手、拍肩膀表示祝賀,然後向開普勒道了再見。在出門的時候,澳大利亞人又轉回身來問道:“我怎麼和你取得聯係呢?能給我留個地址嗎?”於是,最後一張餐巾紙也被寫上了字,然後三個人分頭消逝在夜幕裏。
三個月之後的一天,開普勒收到了幾封信,其中有一封是從澳大利亞寄來的。那個澳大利亞人在信中感謝開普勒所做的出色的翻譯工作,同時也感謝他敏銳的商業眼光。他告訴開普勒,已經有幾千隻羊在漂洋過海去沙特阿拉伯的路上了。在信的後麵,還附上了一張2萬美元的支票,作為對開普勒幫忙的報酬。
於是,那個晚上就成了開普勒一生的轉折點。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表示友好願望的手勢和開放式的交流能夠帶來如此豐厚的報酬。他從此變得開朗、主動,成為一名有著敏銳眼光的精明商人,並且一直到現在都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