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脂肪肝/血黏稠度
所謂脂肪肝是主要由於甘油三酯在肝髒內過多沉積所致。一般認為,脂肪在肝內蓄積超過肝重的5%時,即可稱為脂肪肝。肝內所含脂肪量達到肝重的5%~10%時,為輕度脂肪肝;如果達到肝重的10%~25%,則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就是重度脂肪肝了。
目前認為,脂肪肝發生的原因有許多,常見的有單純性肥胖、營養不良、糖尿病、大量飲酒、高脂血症等。此外,內分泌障礙、接觸有毒化學物質、激素類藥物、妊娠、小腸分流術後、長期胃腸外營養、腫瘤患者化學藥物治療後以及做放射治療所致的放射性肝炎等均可引起脂肪肝。總之,脂肪肝的發生確實與高脂血症有關,但也有相當多的脂肪肝患者血脂並不升高。
在上述引起脂肪肝的常見因素中,營養不良導致脂肪肝似乎不好理解,這裏簡略說明一下。人為地節食、長時間的饑餓、神經性厭食、腸道病變引起吸收不良、熱量供應不足、蛋白質供應低下,導致脂肪分解增加,大量脂肪酸從脂肪組織釋出進入肝髒,使肝內脂肪蓄積而造成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與高脂血症形影不離的還有一個概念,就是“血黏稠度”,現在人們比較關注血液黏稠度,其高低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血脂就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有報道說血黏稠度與血脂無關,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
當血中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濃度升高時,脂蛋白如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就會增多,造成血液流動時的摩擦力和阻力增加,導致血液黏度增高。因此臨床上,應用降脂藥物既能降低血脂,也可降低血黏稠度。每天喝水1200ml是降低血黏度另一個很好的辦法。
現在流行一種輸液疏通血管的“療法”,其實這種方法不可取,沒有效果還增加風險,如藥物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輸液疏通血管,是過於物理化的推理,以為血管像普通的玻璃管一樣,有汙垢了用去汙的溶劑就可以洗掉,這是不科學的,關於這個問題,我今後會在適當的時候撰寫論文,這裏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請大家重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