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自然是非常的聖明,而且太後對你也是極為看重的,這次太後派你出鎮方麵,你一定要實心報效太後。萬不可有任何的疏忽,你其他都好,就是有些貪杯,這是成大事的大忌,自古以來應為貪杯誤事的大人物數不勝數。你可不要栽倒在這件事情上。”
“恩師放心,弟子是因為上官排擠,報國無門,隻好終日借酒消愁,如今太後和朝廷將如此重要之事付於弟子,弟子一定盡心竭力,舒解慈聖的憂慮。至於酒,弟子決定自明天開始滴酒不沾。這樣子,恩師應該放心了吧。”
“既然有如此至誠的心意,想來你此去一定能夠竭誠盡智,替朝廷和太後好好的守住山西,你要明白太後這次對你青眼有加,是看中了你有平叛的成績。希望這次你也能夠給朝廷和太後帶來一個好的結果。”
“太後既然寄予弟子如此厚望,這份殊容,縱使弟子肝腦塗地也無以為報。而恩師的提攜之情,吳大猷一定謹記在心,不敢稍有忘懷。”
吳大猷感激的在地上給秦蘭亭深深的磕了一個頭。
秦蘭亭連忙把他攔著,說道:
“這是太後的恩典,為師絲毫也沒有任何的功用,受職於公堂,拜恩於私室,豈是我輩中人應為的事情。所以吳大猷,你要記著,你如今是朝廷的人,是太後的臣子,隻要做事心裏頭存著朝廷,心裏頭念著太後,就是你的忠心的表示了。”
“弟子謹聽師傅教誨。”
吳大猷拜謝完秦蘭亭,躊躇了一下問道:“恩師,朝廷的恩命哪一日會下來呢。”
“太後親口對我說,要你在家等著恩命,照為師的估計快則一兩日,遲則三十天,馬上就能夠下來,這件事情你就無需當心了,太後的金口玉言,決定不會有錯的。”
“弟子怎麼敢懷疑太後的話,隻是弟子現在就想要快馬直奔山西,馬上替朝廷和太後做這件大事情。”
“好,大猷,你有這樣的心意,為師十分滿意,不過這件事情也要等朝廷的恩命,一時之間也是急不得的。不過呢,你可以預先做一些準備,最要緊的是要好好籌劃一下如果你去了山西,應當如何入手,比如在何處應該設重兵把守。何處的通道應該如何提防。恩師覺得太後再放你去山西以前會有一次召對,你要好好的用心把這類的事體考慮周全,到時候和太後回話的時候就可以胸有成竹了。”
“弟子明白,弟子在京師這幾個月,很是結交了不少的人,三教九流,基本上都有熟悉的人。弟子今天就去找幾個經常去山西的人,仔細的了解一下那邊的情況,弟子也好從中了解一些有用的情形,如此等到太後召見的日子才可以好好奏對。”
“事情就得這樣子做,既然你已然有了計較,為師我也就不多留了,今天太後召見親貴大臣商議袁震東的王爵的事體,估計會有一番很大的爭議,為師要早些趕到宮裏頭去給伺候太後,順便好好的遊說一下那些滿腦子都是祖宗家法的那些個親貴的大臣。想起那些人就是頭疼,一個個都沒有什麼才具,就知道搬出什麼祖宗家法來說事情,清談誤國,說著正是這般家夥。“
對於秦蘭亭對這些親貴大臣的抱怨,吳大猷倒不是怎麼附和,一則他很少和這些親貴大臣們打過交道,二則他覺得在人後言別人的是非不是什麼好事情。可是秦蘭亭是他的恩師,他也不敢有所勸戒,以吳大猷的身份,絕對不敢說自己老師的任何不是。
所以待得秦蘭亭發了一陣牢騷,這個吳大猷便親自把他的這個老師給送了出來,他知道恩師又急事要入宮,所以也沒有太做挽留。
秦蘭亭做上轎子,辭別了吳大猷便催促這轎夫往宮中敢去,轎夫知道老爺今天有大事情,便答應了一聲,甩開膀子,大踏步的抬著秦蘭亭大人的轎子往宮中趕去。
很快就到了宮門外,秦蘭亭下來一看,路上停了許多高軒大轎,很多達官貴人剛剛下車,顯然是接到了太後的急召,剛剛趕到,一時間整個宮門外冠蓋雲集,珠翎耀眼,好一副熱鬧非凡的景象。(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