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艾 灸 療 法(2 / 2)

【具體灸法】(任選一種)

(1)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15~20分鍾,每日炙1~2次,7次為1個療程,每1個療程間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5~7壯,每日灸1次,7次為1個療程,每1個療程間隔3天。

(二)血脈瘀阻

【治療原則】活血化瘀,強心。

【主穴】血海、氣海、曲澤、少海。

【隨證配穴】脈微,少氣者加內關、足三裏。

【具體灸法】(任選一種)

(1)艾條灸:每穴灸15~20分鍾,每日灸1次,5次為1個療程。

(2)溫針灸:每穴灸15~20分鍾,每日灸1次,5次為1個療程,每1個療程間隔2天。

(3)活血止痛膏敷灸:以沒藥、白芷、山柰、乳香、當歸、川芎、桂枝、細辛等藥共研細末,取少許置1平方厘米膠布中間,貼敷在穴位上,然後每日加灸1次,每次溫和灸20分鍾,1~2天更換藥膏,5次為1個療程。

(三)心脾兩虛

【治療原則】養血健脾,補血定悸。

【主穴】脾俞、膈俞、內關、足三裏。

【隨證配穴】煩熱、虛火麵赤者加三陰交、太溪穴。

【具體灸法】(任選一種)

(1)艾條灸:每穴灸15~20分鍾,每日灸1~2次,10次為1個療程,每1個療程間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壯,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3)溫針灸:每穴灸15~20分鍾,每日灸1~2次,7次為1個療程,每1個療程間隔3天。

(四)痰濁阻滯

【治療原則】理氣化痰、寧心安神。

【主穴】肺俞、豐隆、太白、內關。

【隨證配穴】脾胃虛弱者加脾俞、足三裏穴。

【具體灸法】(任選一種)

(1)艾條灸:每穴灸10~15分鍾,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2)艾炷灸:用瀉法,每穴3~5壯,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二、胸痹

胸痹的中醫辨證治療分以下2個證型

(一)虛寒證

【治療原則】助陽散寒。

【主穴】心俞、厥陰俞、內關、通裏穴。

【隨證選穴】惡寒,加灸肺俞、風門;肢冷,加灸氣海或關元穴。

【具體灸法】(任選一種方法)

(1)艾條灸:選以上加灸的穴位,每穴灸10分鍾,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每2個療程間隔3天。

(2)溫針灸:每穴1壯,每次灸15~20分鍾,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每2個療程間隔3天。

(二)痰濁證

【治療原則】通陽化濁。

【主穴】肺俞、豐隆、太白、內關穴。

【隨證配穴】脾胃虛弱者,加脾俞、足三裏;短氣者,加氣海、腎俞穴。

【具體灸法】(任選一種方法)

(1)艾條灸:每穴灸10~15分鍾,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2)艾炷灸:用瀉法,每穴灸3~5壯,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第四節艾灸療法的注意事項

應用艾灸療法防治冠心病時應當注意以下事項。

1.施灸時,取穴要準確,灸穴勿過多,熱力應充足,火氣宜均勻,切勿亂灸暴灸。

2.在施灸過程中,要嚴防艾火滾落燒壞病人的衣服、被褥等物。施灸完畢,必須把艾條或艾炷徹底熄滅,以防止發生火災。

3.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證,選用合適的灸法。施行灸法時,要舉止穩當,嚴肅認真,做到手巧心細。

4.要防止暈灸現象發生。對於初次施灸或者體弱者,所用艾炷宜先小後大,所灸壯數宜先少後多,逐漸增加,不可突然加大刺激量。如果患者突然出現頭暈、眼花、惡心、心慌、出汗,顏麵蒼白、脈細手冷,血壓降低,甚至暈倒等症狀時,則是發生了“暈灸”現象。處理的方法是:要立即停止原來的灸治,讓患者平臥,急灸雙側足三裏穴3~5壯,即可恢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