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中最可怕的是認為萬事不變:顧客不會變,他們會一如既往地購買自己的產品;委托人不會變,他們永遠覺得你真誠可信;競爭對手不會變,他們將永遠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
成功的管理者絕對不會有這種墨守成規的想法。他們知道敏銳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是事業成功的關鍵。尤其在當今政治、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快速的應變能力尤為重要。
許多管理者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隻憑經驗,絲毫不會考慮發生了變化的客觀環境。他們會憑幾年前的失敗經驗告訴你:“老兄,5年前我就這麼做了,根本行不通。”他們沒有想到,5年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以前不適用的做法現在沒準是恰逢其時。還有一種人,他們死死抱住以前的規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頑固地認為這個方法5年前有效,現在當然還有用。在他們的眼裏,世界是靜止的。
1.“因為這是另一個星期二!”
朱利安,馬赫年輕時在一個雜誌社做記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天,他與一名從納粹集中營逃出來的羅馬尼亞小夥子共進午餐。小夥子靠在紐約大都會劇院門口以出售演出紀念品為生。五月的一個星期二,天氣晴朗,劇院裏正上演著名指揮家索勻,赫羅克指揮的芭蕾舞劇,演出票早就銷售一空,小夥子的紀念品也全賣了出去。過了一星期,又是星期二,天氣依舊晴朗,劇院上演著同樣的舞劇,演出票又銷售一空,而小夥子的演出紀念品卻幾乎一份也沒賣出去。
小夥子問馬赫為什麼同樣是星期二,結果卻大不相同。馬赫的回答十分簡單:“因為這是另一個星期二。”
因此,每當你要做新的決策時,千萬不能墨守成規,不要以為你以前失敗過現在還會失敗,也不要以為,你以前成功過現在還會成功。
2.理由依然充分
我們所提倡的是做決策中輕靈的舞者。決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們經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自己的決策。世界體育商業巨人麥考梅克曾說:“幾年來,隻要有人向我提建議,我肯定有回應。如果有人建議我在某個領域投資,我會堅決地反對,對此,我自然有充分的理由:也許時機未到,也許我不喜歡,那個領域……,一但幾年以後,我可能會改變主意,理由仍然很充分。每次我改變主意都不會有人跟我計較我過去的態度,大家都在為我的思想轉變而高興。你,也許認為他們會想:頭兒終於承認自己錯了。可他們實際想的是:頭兒終於認為我是對的了。這兩種想法看起來一樣,意義卻相去甚遠。這說明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隻會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
3.及時改變錯誤的決策
決策的靈活性和堅定性是絲毫不相悖的。靈活性和堅定性作為決策的一種原則,體現的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一方麵,做決策時在看清經營大方向的前提下,應容忍不完善的決策,因為幾乎所有的決策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這是決策者必須明確麵對的現實。另一方麵,如果在決策的執行過程中,確實出現了決策時未曾考慮到或即使考慮到但估計不足的重大問題,則極有可能造成決策的失敗,此時決策者要有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放棄或改變當初的決策。其實,這種敢於放棄或改變決策的靈活性,其內蘊又何嚐不是堅定性的另一種表現呢?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是正確的,即使你犯了錯誤,但能做到及時更正就不會使錯誤繼續發展下去,就不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你發現自己的決定錯了,就要立刻下決心停止,重新修改,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當你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時,通常隻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承認你錯了並不等於承認你愚蠢,可是,當你明知自己錯了而又不想改變主意,頑固地堅持自己的錯誤,這就是愚蠢的表現了。一個公司的老板在關於公司的經營策略問題上和助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他堅決反對助手提出的投資寵物業的建議。最後,這位老板對助手下了“最後通牒”,要麼放棄這個想法,要麼離開公司。沒想到,那位助手真的離開了。事後,這位老板後悔自己的失誤,他說:“所有的人都說我不該讓他走。現在我覺得是我不對,我應該留住他,而且應該接受他的想法,那的確是個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