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解決就業難題(1 / 2)

我見時機成熟,便又向那老方丈說道:

“大師,您看如今正值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農民沒有了農田就等於這魚失江河,無法生存。”

老和尚聽後也是雙手合十,口念萬物皆苦。

我頓了頓又繼續說道:

“如今這些農民無事可做,大師不妨將他們招入寺中修補廟宇,謀個生計。一來這災禍之年勞力廉價,二來也可體現我佛慈悲普渡眾生,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老方丈聽後連連點頭,心中也體會著我說的道理,又礙於剛剛收得了我的饋贈,便答應道:

“阿彌陀佛,大人心係民生,老衲佩服。”

說罷,他又朝一旁的和尚吩咐道:“慧空啊!這廟中修築之事就全交於你來操辦,另外,招收力工的工錢與往常一樣,按照每月300錢發放,不可克扣。”

我聽後也對這老方丈深表敬佩,又詢問道:“不知方丈需要多少力工,這寺廟又要修建多久,還望方丈明示。”

老方丈聽後將目光落在了一旁的慧空身上,慧空見狀連忙上前說明:

“山間的廟宇去年因為塌方造成破敗需要重鑄,加上這主寺之中也有幾處需要修複,山石木料需要采集,大概需要500人修築半年之久。”

我聽後連連點頭,向那方丈說道:“此事既已說定,明日我便挑選出縣內的青年壯力前來出工,望大師早作準備。”

後我又與那老方丈閑聊了一番,便告辭往那山下行去了。

一路之上,縣丞對我佩服的可謂是五體投地,我將他引入馬車之中與我共乘,並對他說道:

“回去之後你速速派人將這十幾個村落的裏長傳於衙內,我有事情與他們交待。”

我又將手中的地圖打開,攤放於膝蓋之上,指了指一些偏僻的村落說道:“這些地方雖有良田,但地處偏僻。我縣雖有人2000餘戶,但分布混亂,不易管控。可將他們做圍城之勢,沿著北麵的山脈,10裏為一處做圍城之狀,一圈稱為一環,共設4環。”

接著,我又直接來那條從山脈處順流而下的大河說道:

“此河位於城西,由被向南流淌,而我縣之式也是西高東低,可掘開上流由西向東修建一條貫穿百裏的河流,再從最東麵的界限處向南引入黃河之中。與此同時,再設分流無數,將這英河之水分散於縣中各處,若再遇旱災,可解無水灌溉之困。”

接著,我又向縣丞說道:“先前我也觀望過那村中的田野,說是良田,實則貧疾不堪,每年收割麥穀之後,便焚燒麥稈以充肥料。那麥稈滋潤有限,幾年下去土地就會變得貧疾,需設一處,將糞便收集起來,曬成幹粉,埋於地下,可保糧食大增。”

此時縣丞聽的雲裏霧裏,隻見他驚的張大了嘴巴,拱手說道:“大人所說之事屬下從未聽聞,大人真乃神人也!”

我擺手示意他不要再繼續拍馬屁了,頓了頓又繼續說道:

“目前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解決糧食問題,隻有將糧食的價格打落,平民才能購買的起。另外,如今我們還有餘銀8000兩,首先要再拿出2500兩去收購糧食,其餘的5500兩需要挖建長河,這黃石縣內,除了種糧,農民可還有其他的生存之道麼?”

縣丞聽後抬頭思索了一番說道:“老爺您真是貴人多忘事,城南之地多有種植桑樹養蟬製布。那布匹與糧食一樣可交貢稅,隻是如今大旱,那桑樹葉子早就被人吃光了,哪還輪得到蟲子。”

我聽後也是一喜,有此依仗,那縣中的女工便可加以使用,創造出更好的收益。

但如今想法雖然很美好,當務之急卻還是需要先解決那糧食的問題,沒有吃食,一切都是空談。

待來到縣衙之內,我簡單吃了些白飯。又差人將這十裏八鄉的裏長全部召至後堂,與他們交代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