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張知秋就牽著馬跟著一幫子好事者前往那鄰水鎮去了。
鄰水鎮位於南陵城東南三十裏外,鎮外有一條白龍江流過,江水湍急奔騰洶湧,一路向東彙入海洋。
沿江村鎮都有祭祀河神的傳統,本來也就跟別的地方一樣,每年第一場大雨後會有一次祭祀活動,祭祀用的也是三牲五穀,隻有流年不利幹旱洪澇之年才會出現用人祭祀的情況。
但這鄰水鎮從五年前突然就有了水神顯靈的傳說,並且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也變成了半年一次,三個月一次,最後直接成了一月一次,而祭祀之物也變為活人祭,先是童男童女,後來變成童子和黃花閨女。
一開始也有人不信,抽簽選到用他家孩子祭祀,結果那家人死活不同意,等祭祀隊伍離開了悄悄將孩子接回了家,結果那家人第二天全部離奇死亡,死狀極為淒慘,村子也跟著遭殃,連續下了一個月的雨。
從此以後鄰水鎮的百姓再也不敢違背河神,也曾有人認為是妖邪作祟,請來南陵縣遠近聞名的白雲寺的大和尚前來除妖,誰知道那些大和尚收了不少香火錢,又是誦經又是念佛,折騰了幾日非但沒見成效還把自個兒搭了進去。
前來除妖的和尚三個被河神收了,隻有兩個小沙彌屁滾尿流的逃走了,從那之後附近的佛寺一聽是什麼降妖除魔之事直接拒絕,說是佛主有法旨傳下,鄰水鎮百姓罪孽深重,河神是來度化他們的。
也有人說去找道士,但這從先帝到當今皇帝登基以來揚佛抑道,加之道門中人大多在深山清修不問世事,而行走江湖的道人不是騙子就是學藝不精的道門旁係弟子,根本沒什麼真本事。
更別提這南陵縣境內佛門興旺,百姓又喜歡佛門那一套,加之這些年倭奴橫行,道門又是民間抗倭主流,在這幾方聯合打壓下,別說南陵縣就是陽州境內也沒有多少正宗道門現世。
話說這張知秋等人烏泱泱一大片人早早地守在了鄰水鎮外的白龍江邊,鄰水鎮地處紫霞山,白龍江流經紫霞山腳,江水由寬變窄,祭祀場地就在一處距離奔湧江水十丈高的巨石之上。
附近的人們就在山坡上坐著聊天打屁嗑瓜子,有說有笑像極了看廟會的場景,而鄰水鎮的百姓卻是個個兩眼無神麻木呆滯,如同行屍走肉。
今天的祭物是一個看起來及第之年的女娃,她穿著一身藍布褂子,梳著麻花辮綁著紅頭繩,穿著一雙小布鞋,臉上被人塗了紅嘴唇,眉心處也點了一個紅點,據領路人說她這是要嫁給河神老爺去吃香喝辣了,以後再也不愁吃喝,不會挨餓受凍。
對於沒什麼見識,生來就備受折磨的春妮來說,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跟著母親和弟弟妹妹吃頓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