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雪夜宴(前奏)(1 / 2)

公元617年初春,山西太原。

李世民奉父之命秘密聯係軍中大將和當地官員以及有名望人士,支持反隋者之眾出乎李世民預料。李世民將此事告知李淵,李淵也感覺喜出望外。雖然有了軍中將士和民間百姓的支持,但是要真正做到起兵,卻是難上加難。首要的便是探聽清楚軍中兩個副官的意圖,王威和高君雅他們兩個名義上是自己手下實際卻是煬帝派來監視自己的天子親信。若是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就必須立即除掉這兩人,否則自己起兵判亂遲早會被他們得知。要知反叛可是十惡之首,一旦被他們知悉,非但自己和家族大禍臨頭,支持自己起兵的這些人也必將受到牽連。

正在這個時候,江都揚州傳來一紙詔書,李淵等人官複原職。接到詔書,李淵心中感慨萬千。感謝天子聖恩的同時,亦為自己此前的種種擔憂感到多餘,心中一塊沉重的石頭也放了下來。

然而就在李淵高興之餘,以李世民和輩寂及劉文靜為首的軍中大將和地方官員卻在極力勸說李淵不要念及皇恩而置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必須起兵反隋。而且起兵的各方勢力已經聯係好,就連一些當地江湖中人都已經知道,此事若是傳去天子知道,必是死路一條。

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起兵已是勢在必行。李淵迫於無奈也隻好順勢而為,於是李淵等反隋集團便商定策略詳細製定起兵的步驟。精密的計劃已經成型,首要便是招兵。若要招兵必須經過天子批準,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子遠在千裏之外,招兵則必須要經過兩個天子親信王威和高君雅批準。招兵當然不能以起兵反隋為借口,因為一旦王威和高君雅不同意,勢必釀大禍。

於是眾人定下一計,一方麵可以助推招兵計劃實施,另一方麵可以了解清楚王威和高君雅兩人所想,是否他們願意同他們一道反隋。

是夜,春雪初降,雪大如鵝毛,五步之內幾乎都看不清楚前方景物。

唐國公李淵家中宴請賓客,李淵李世民父子於府前靜侯。首先到來的是輩寂和劉文靜,幾人一邊等侯其它人,一邊自然少不了對於初春驟降大雪的一翻感慨。

馬蹄聲起,一輛兩騎高頭大馬踏雪而至,原來卻是王威和高君雅攜手而至。

李淵等人立即迎了上去,王威和高君雅一下馬車,見唐國公等眾人親於府前相侯,一抱拳公饒道:“此等惡劣天氣,居然費勞唐公親迎,實是我等罪過。”

李淵一把扶住王威雙手,笑道:“王大人此言差矣,此等惡劣天氣,我李淵卻讓眾位大人冒寒移步至陋室,實是我之罪過。”

“唐公言重了。”王威謙虛道。

眾人一翻見麵聊天之話自是少不了,李淵也相迎眾位賓客至大堂內。

眾人分賓住落坐,上首位是唐國公李淵,右邊王威高君雅,左邊輩寂劉文靜,下首位李淵次子李世民。

熱菜已端上,酒杯已斟滿,李淵當先站立朝南雙手握杯而舉,眾人立即相隨。

“此第一杯我敬皇上,以謝聖恩。”

“正該如此!”高君雅一聲大笑。

李淵一飲而盡,眾人紛紛相隨,一口喝幹杯中酒。

“這第二杯我敬眾位,今日得保官位,眾位功勞不小,我李淵先幹為敬。”說完又是一口飲盡杯中酒,眾人一邊稱謝一邊又是幹了一杯。

李淵又給自己倒了一杯,望著大堂外,輕歎一口氣道:“這第三杯我敬上天。”說著自顧自一口幹了。

眾人心中一凜,不知為何李淵為何如此表情。劉文靜辨言辨色,當先開口問道。

“唐公為何這第三杯酒敬才上天?又為何歎氣呢?”

李淵又看了看大堂外,沉默著沒有說話,表情仍是難掩憂傷。

劉文靜順著李淵的目光望向大堂外,大堂外春雪紛飛,已經一片銀白,就連眾人來時的腳印也已經被要後麵下的雪所掩沒了。

“唐公心中所憂慮之事,下官可否一猜?”

“哦!劉大人講。”

“現在堂外下雪,正是今年的第一場大雪,此雪初春來到本應是好事,但是今年於百姓於國家卻實是個不詳之照啊!”

王威一聽這話,立即麵露不悅之色,冷笑道:“劉大人說這話是什麼意思,莫非是有謀反之心不成?”

高君雅一拍桌子,大聲怒喝道:“就是,初春降大春,本是對農業大大利好之事,正象征著豐收的一年。瑞雪照豐年,這個就連尋常百姓都是知道的一句話,劉大人莫非沒有聽說過,還說是什麼不詳之照,我看劉大人是真有謀反之心吧!”